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基础,民族兴旺的根本。江苏的教育为江苏的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均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已使我省的基础教育水平位于全国的前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体系日趋完善,引领全国教育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师资严重短缺,已制约我省、特别是苏南各市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将使城市教育质量下行,“有学上、上好学”成为一句空话,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以苏州为例,按照目前公办幼儿园现实有学生201480名;小学现有学生655095名。至2018年,公办幼儿园学生达221592名,小学学生达691374名;2020年公办幼儿园学生235000名,小学生达715560名,其中公办学校学生为59.9万名。按国标需配幼儿园教师14688人,缺编6071名;小学公办教师应配教师31400名,与现实有编制相比缺1426名。
究其原因:一是城市外来人口流入压力激增,外来入学学生已占全省近二分之一。二是二胎政策的实施,城市人口和学龄儿童也将遭遇新一轮的高峰。三是目前学前和基础教育的教师50%左右为育龄女性,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在编教师缺少。
有关建议: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约法三章,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随后,中央编办要求地方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由各级政府负责实行总量控制,并在总量内有所减少。为解决全省范围内部分城市教师严重缺编的状况:
(一)加大省级统筹,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切实履行政府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呈规模化发展,为了切实让流动人员子女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国家出台了义务教育“两为主”的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这一政策对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地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在苏州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与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开始激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有871908名,其中外来人员子女就达到457596名,外来人员子女占比达52.5%:小学外来人员子女365937名,其中省外学生268892名(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安徽省101361名,河南省45860名,山东省16283名),省内非本市学生97045名(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盐城市28234名,徐州市15428名,淮安市14090名),按70%吸纳率计算,我市为外来人员子女配备的小学教师就达13482名;因此,建议加大省级及以上编制部门的统筹力度,根据生源地的情况,依据在籍学生数统筹分配义务教育阶段各市的教师编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
(二)探索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教师管理新机制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公办中小学共有5469名非在编教师,其中按照学段分类统计,幼儿园有3690人,小学有1617人,初中143人,高中19人,幼儿园和小学非在编教师占到非在编教师总数的九成以上;按照聘用时间分类统计,2012年底前聘用的仍在岗的非在编教师数为3746人,2012年后聘用的仍在岗的非在编教师数为1723人,超过半数的非在编教师聘用时间在两年以上。据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段的非在编(代课)教师在学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力量,在学校工作年限较长,最长的甚至超过了二十年。全市中小学非在编人员用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人事代理,人才服务中心按照教育委托需求招聘代课教师;二是临时代课,主要由各乡镇根据所属学校的需求招聘使用代课教师;三是派遣代课,采取签订三方合同的形式,代课教师与各类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使用合同。但是由于法律地位、身份属性不明确,这批代课教师在培训、职务(职称)评审、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作为教师的地位和保障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代课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代课教师的能力水平与公办学校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长期并规模化的存在代课教师势必影响我省教育的品质。
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的有关精神,“教师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各地可探索通过按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招录聘用教师,实行合同管理,建立相应的工资保障制度,其工资收入原则上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应按时足额为教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为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教师提供了政策空间。要探索政策覆盖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公办学校编外教师与编内教师同工同酬同保障。因此,应以落实《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为契机,探索公办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录聘用教师的新机制。建议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招录方面。建议以市(区)为整体,由当地教育、编制、人社部门共同商定教师需求,编制政府购买服务招聘教师的计划数,教育、人社部门按照与编内教师同一程序和标准招录教师,不因身份不同而降低教师的入职门槛。
二是在管理方面。建议明确招录教师的身份性质,实行合同管理,并进一步明确合同的主体单位。
三是在待遇方面。建议编内教师与政府购买服务招聘的教师实行同工同酬同保障,无论这一制度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还是面对今后长期的政策设计,都是面广量大的群体,差异化的待遇会导致新的不平衡,也不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应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培养培训、薪资水平、退休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只有以良好的待遇保障,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服务苏州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优化人口结构,推进积分管理,有效控制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规模
依据苏州市卫生局妇幼卫生年报提供的2011年9月1日—2014年12月出生的活产数统计在苏户籍适龄儿童数和在苏出生流动人口数预测,从2015年至2020年在校生规模将增加37万多。从2015年至2020年0-15岁人口将增加60余万。无论是哪一组数据,都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从政府层面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控制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尽力满足适龄儿童就地入学的需求。省政府要指导各市积极稳妥的实施积分入学制度,从土地。教师编制给予倾斜支持,加大教育资金的转移支付,减轻流入地城市政府的压力,缓解特大城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提案人:王鸿声 民革界委员
2016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