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其发展规模与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产业结构有待完善。我省文化创意产业仍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真正代表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文化服务业占比过小,难以形成有效支撑;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创新力量不足、创新成果少。
2.政策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对项目资助、研发投入资助、政府贷款贴息、创建名牌资助、纳税奖励等有较高的期望值。而政策制定主体涉及宣传、经信、科技等多个部门,缺乏有效的规划、整合,存在产业资源条块分割和政出多门现象,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制定出台的政策实施难度较大,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人才培养、投融资政策难以有效落实,政策扶持重点与企业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
3.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面临难题。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具有固定资产少、以无形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轻型化特点,其核心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版权和收费权,政策性和市场风险巨大。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贷投入严重不足,尚未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4.人才队伍有待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中技工类人员较多,缺乏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端创意、营销、策划、经纪等专业人才,以及具有技术背景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在将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创作环节,原创能力和核心创意能力亟需提高,人才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
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文化+规划”,突出重点,加强联动
一是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编制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规划。进一步明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范围,结合我省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对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及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路径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二是把文化旅游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规划建设特色文化旅游板块。把优先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关联度高的产业门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重点发展动漫玩具、工业设计、新媒体等行业,同时,依托我省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巩固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艺美术等产业门类发展。三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发展特点,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商会(协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业内专家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就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
2.“文化+政策”,突出规范,加强引导
一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依据《统计法》的规定,抓紧制定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立足于文化创意活动自身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兼顾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比性。二是尽快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准确把握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构比重和变化趋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综合性的参照体系和横向可比的指数体系,为社会投资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量化参考依据。三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引导体系。从完善准入机制、加大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强化智力支撑等方面,归类修订或出台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措施、细则,促进产业政策逐步由单一、零散的倾斜性初级扶持过渡到综合、集中的深度扶持。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加强督促落实,提升政策的投放精准度和科学性。
3.“文化+互联网”,突出优势,放大文化资源
一是加快引入VR技术,与我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嫁接,培育个性化体验、虚拟化场景消费模式,实现我省旅游资源线上、线下24小时全天候经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在海内外打造江苏文化品牌,培育江苏文化粉丝经济。三是通过互联网注入创意,激活我省传统工艺、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容的品质。
4.“文化+金融”,突出市场,加强扶持
一是制定和发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合理划分投资准入程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等方式进入一般性竞争文化行业,形成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二是完善财政资金保障体系。提高专项资金扶持额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完善资助项目申报标准、申报流程和评审规则,合理确定财政资金投向,重点培育一批具有重要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三是力推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做法,将文化艺术产品通过金融平台进行孵化,将文创产品放到国内文交所挂牌、上市,从而实现“线上货币置换、线下实物交易”;运用产权交易方式和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推动各类所有制文化企业资产重组、融资并购等;通过产权交易、投融资服务等方式为各类文化产权主体提供资本进出通道,探索创建文化金融体系的新途径。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评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实现版权、著作权、收益权、销售合同、设计创意及个性化服务等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门银行,引进和组建文化小额贷款公司、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等文化金融机构,建立快速审批机制,提供优惠利率,设立专项授信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创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