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7-02-05 17:36 来源: 本站原创

江苏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关键看苏北,重点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对协同推进苏北地区特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协同推进苏北地区整体发展

(一)协调提升管理实效。建立苏北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合作发展机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跨市支持与协作;确立苏北地区合作发展机制内涵和基本框架,制定苏北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公约、苏北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和土地出让指导价格,统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开展区域生态保护。

(二)整合优化总体布局。突出苏北城镇化建设总体设计,发挥徐淮盐都市圈、三大城镇轴和若干城镇带“一横两纵”规划的辐射作用,形成“一张图”管控体系;根据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科学调整行政区划,建立苏北地区行政单元发展潜力评价机制,指导城镇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构建协同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面发展进度等复合型评估体系,定期检视总体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

(三)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将苏北城镇化建设融入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级战略,提升政策能级,支持推动苏北联合中西部共同争取自由港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设综合保税区,建设面向中西部的资源集中采购平台和现代物流中心,培育开放增长点;做好国家战略与省级政策的落实和对接工作,在规划用地、融资拨款、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保障和人才支撑等方面为苏北地区协同发展给予政策兜底支持。

二、强化落实南北联动发展机制

(一)优化南北挂钩支持机制。改变南北一对一挂钩支持的僵化机制,鼓励苏南根据苏北地区实际,灵活选择项目转移区域,形成苏北地区优势产业支柱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允许实行跨行政区的“行政托管”,将园区“治权”让渡到苏南地区;建立共建园区经济数据共享机制,将共建园区经济成果按一定比例纳入苏南地区政府政绩考核经济数据统计,增强苏南地区官员的积极性。

(二)推动南北基建一体化。依托全省“两横两纵”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框架,统筹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苏南与苏北联合投资、开发和经营,全面加强南北交通、水利、电力和环境设施的共建共享,增强一体化发展支撑能力;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手段,逐步建立综合智能型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贯通南北的中转联运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推进沿海深水大港、临港产业园区和城镇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三)吸引人才向苏北流动。支持苏北地区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苏北创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大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以及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区域公共服务对接合作制度,建设跨区域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合作载体。

三、激活内生动力实现特色发展

(一)激发苏北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以负面清单形式引导民间“外溢”资本“回流”参与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完善以财政资助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担保体系,使苏北地区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改革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构建“一市一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突显苏北各市发展优势。

(二)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树立“大苏北”发展观,形成统分结合的苏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做好产业体系规划滚动修订,实现精确定位和动态调整,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在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培育地方龙头企业,构建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结构。

(三)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提高产业进入门槛,严把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环评”关;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安排城镇土地,适度控制好城镇体量和空间尺度,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充分挖掘苏北人文底蕴、生态禀赋和产业特色,对农村文化产品进行针对性加工和改进,经营好各地独特的城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