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7-02-05 17:40 来源: 本站原创

20163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习总书记的讲话表明大陆积极为台湾青年同胞谋福祉的善意和诚意,并对通过青年交流来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寄予厚望。

我省作为台商聚集地,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但从交流的实际效果看,两岸青年的交流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 两岸青年交流共享程度不高

由于两岸分离已超过半个世纪,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两岸青年对对方社会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别,甚至误判,往往会按照之前的印象预期另一方的行为,给交往带来一定的障碍,不利于持续合作与发展。

(二) 两岸青年交流缺乏持续性

各地两岸青年交流的活动都很多,却常常昙花一现,或过分追求“新闻效应”,后续缺乏持久的交流与效果测评。而且参与的人员不多,不能有效发挥整体效能。

(三) 两岸青年交流内容有待深入

从交流形式来看,大多数交流活动中,青年学生处于被动式的接受和被灌输状态,看的多、听的多,而亲身参与少、互动性不强。从交流内容上来看,往往集中于经贸、教育、旅游等社会民生领域,其他领域交流较少。

(四) 两岸青年交流存在结构不对称现象

从数量上看,台湾来大陆交流的青年远多于大陆赴台交流的青年,而大陆组织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项目数要远多于台湾。从对象分配上看,交流活动中大陆学生参与程度和数量相对不高,主要以台湾青年为主,且存在较大的阶层和团体的局限性,如往往集中在与大陆有较多业务和工作联系者、在大陆求学的青年学生、与大陆有经贸往来的商业人士等。

传统的论坛、座谈、参访等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两岸民间往来,增进了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但受覆盖面小、交流不够深入、后续影响不大等局限,整体效果有限。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新媒体作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已经形成一股新的强大力量,成为两岸青年共同喜爱的交际平台,利用好这种新型交流媒介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所带来的自由空间,将极大地推动两岸青年无障碍交流,更有效地拉近彼此距离,化解两岸矛盾,增进理解和认同。

一、逐步消除新媒体“隔离墙”

两岸青年的新媒体使用倾向大为不同,台湾青年目前更多使用MSNFacebookTwitte等,而大陆青年则主要使用校内网、QQ、微博、微信等。伴随着两岸交往的增加,两岸青年开始尝试使用对方的社交网络工具,如QQ、微信等,但目前使用范围还十分有限。另外,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大陆网民访问外部网络也存在着诸多限制,这对于两岸民众、特别是占主体的两岸青年的新媒体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得两岸青年之间的新媒体交流无法充分展开。为此,大陆应当在兼顾国内信息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情况下,探索新媒体开放的可能性,可以考虑先开放涉台部门使用新媒体的权限,在此基础上,兼顾安全和有效性原则,逐步扩大新媒体的使用范围,有条件地允许大陆青年参与台湾方面的社交网络媒体。

二、建构大陆新媒体在台湾的话语权

建构大陆在台湾的话语权,目的在于创造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两岸民众交往与对话,增强两岸民众国家民族认同的舆论氛围。可以加强同岛内坚持一中的大众传媒的合作,利用台湾媒介环境的自由、开放的特点,可采用收购、影响境外媒体等方式,曲线进入台湾,为两岸和平发声。大陆涉台部门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大陆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所做的一些活动的动态信息,客观理性地阐述大陆对台政策,解答台湾民众的各种疑问,消除疑虑。加强新媒体中“意见领袖”的发掘与培养,利用“意见领袖”的粉丝群体,快速转载和扩散两岸合作与和平的声音。

三、发布台湾青年关注的咨讯内容

台湾青年长期生活在媒体高度发达、文化多元、思想开放的环境下,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较大,因而要想通过对台宣传来改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并非易事。大陆新媒体应该树立服务理念,对台湾青年所关心的问题,尽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更深入的信息服务,以此来赢得更多台湾青年受众的青睐与支持。如发布台湾青年可参与的扶贫、支教、社区服务等志愿者活动信息,为他们了解大陆社会民情、民意创造机会;发布有关两岸青年合作创业园区有关资金、政策等信息,搭建台湾青年创业平台;发布旅游资讯,方便台湾青年来大陆体验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发布两岸青年共同关注的文化或民生议题,让他们参与讨论,多渠道共同参与两岸事务等。在发布这些服务资讯后,初期可以考虑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QQ群等方式及时传递给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再由他们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岛内青年。伴随着新媒体使用范围的扩大,涉台相关部门可以直接通过新媒体的多种传播渠道直接将信息传送给岛内青年。

四、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和引导

两岸青年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差异可能会影响在新媒体虚拟空间中的对话形式与秩序,为做好引导,防止出现交流过激和情绪对立,有必要加强社交网络媒体的治理和监管工作。对于那些有损于两岸关系的网上言论要及时制止,要适时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杜绝公共平台上的诋毁和谩骂。涉台部门应注意把握两岸新媒体交流的原则与方向,适时适度地引导两岸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树立两岸新媒体理性交流的典型,并在某种程度上以新媒体中展现的公众意见作为政策参考,以唤起两岸公众参与新媒体交流的热情。要多引导和鼓励两岸青年在参与新媒体交流的过程中,自觉规范网络言行,换位思考,相互尊重、体谅和包容,共同提升新媒体交流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