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养老是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整合政府、社会及社区家庭的资源,为养老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在大力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智慧化养老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有力助推了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目前,我省多地开展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但不可忽视的是,许多投入数百万经费的服务设施,面临服务对象较少、服务内容局限的局面,凸显我省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依旧存在一系列挑战和发展瓶颈。
一、主要问题
1. 智慧养老产业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有些产品太‘高大上’,脱离了购买力实际,严重影响了智慧养老产品的普及。有些企业的产品没有进行市场细分,市场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对特定人群的针对性不强。
2.科学高效的养老体系尚未能建立。养老服务应该是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基础、专业老年机构为依托,集预防、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服务体系。由于该体系的不完善,目前的智慧化养老服务仍局限于照顾性工作。
3.健康大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急待加强。我国智慧化养老产业碎片化现象严重,医疗、养老、社区等信息源尚无统一衔接机制。不但缺乏顶层设计,且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严重影响了养老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养老行业与医疗健康等其他行业的整合、创新。
4.技术创新不足也制约了智慧化养老的发展。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智慧化养老产品较少,停留在炒概念和简单的复制、移植和改良,模式同质、功能雷同,医养结合下的智慧化养老更加迫切需求原始创新,因为国情、国民体质、文化习俗都不同于国外。
二、建议:
1.加快建设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精神,把养老工作与卫生与健康工作有机结合,加快构建符合医养结合需要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多种资源整合时遇到的责、权、利以及机构间人员协调问题,真正服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引导智慧化养老向全程、全周期健康养老的方向发展。
2.开展省级大数据平台的顶层设计。目前江苏13个市在区县一级拥有各自独立的养老服务平台,但彼此数据不互通。建设统一的省级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全省养老信息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更贴合社会需求、更有规划性的养老服务政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智慧养老产业的需求和服务指引明确方向,帮助市场化的运营商准确地抓住切入点,在智慧养老领域有所作为,从而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
3.推动智慧化养老生命全周期服务。除了按照老人的日常需要,开展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伤害预防、自救和心理健康指导等服务外,对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远程医疗B2C服务,进行日常监测,避免疾病突发状况,出现一般异常状况先进行远程咨询,实时数据自动传输到各级各类医疗养老机构,自动分析预警,三级医院可以指导社区医生诊断。
4.加大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本着“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指导原则,采取政府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养老服务企业进入智慧养老服务领域,开发适合国情的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智慧化养老产品。除了已有的对养老机构新建床位一次性补贴,政府还要效仿新能源补贴政策加大对智慧化养老设备的补贴,让老人、养老机构和社区用得上、用得起。也可综合运用合资合作、投资入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多种方式鼓励智慧化养老产业链的各层级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智慧化养老机构,一起做大做强智慧化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