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7-02-05 17:48 来源: 本站原创

路权是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使用权,是交通范畴内特定的、由交通法规赋予给交通参与者的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的一种权利。路权规划是一个将各出行方式的出行需求与道路空间资源相匹配的过程,通过有机配置各出行方式的路权,以此为基础优化规划路网,并形成相对合理的路权方案。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1.随着小汽车的快速增长,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被不断压缩。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小汽车快速增长的需要,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一直在不断的增加机动车需求供给。同时,在路权分配方面,因道路整体空间资源有限,为了满足机动车的需求往往只拓宽车行道,甚至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来增设车行道。以南京为例,小汽车占全方式出行的11.7%,承担27.4%的交通出行周转量,却占用了52.5%的道路资源。而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被挤占后,也迫使部分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造成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下降,道路整体通勤效率不高。

 2.城市道路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上就是以保障机动车出行为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主要是以满足机动车出行为目的的道路网规划,道路断面设计也以机动车通行为中心。设计中的交通畅通也一直是以机动车的运行速度为衡量标准,而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则不在考量的范围内;机动车道不断设计改建拓宽,非机动车所能行驶的路线却日益减少,或干脆出现断头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设置间隔过长,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留给行人的时间不断压缩,行人常常难以在规定时间内走完人行横道。

 3.城市道路路权管理层面还不够完善。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法规体系构架了一个不太完善的路权法律体系,公安交警、城建规划城管、交通运输部门分别牵头负责一部分路权管理权限,由于各部门权力和资源有限,对于城市道路路权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涉及面广的疑难问题,往往单个部门无法解决,必须多部门统筹协调,所以有必要建立多部门长期联合执法的协调机制。在常态化的日常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占道经营和随意停车等占用道路现象经常发生;交叉口、人行横道处的闯红灯、不减速让行等行为尚未有效解决。

  二、相关建议

 (一)从城市交通角度系统考虑路权问题,构建安全、连续的慢行出行环境。现代城市交通的“车本位”思想,正在一点点被放大,对于机动车的人性化设施设计也是日益尽美尽善。但是,非机动车及行人却没能享受到机动车的待遇,行人违反交通法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近些年来城市交通“车本位”的观念也有关系。城市道路是公有公用的,是有限的社会资源,所以必须在规划和使用上坚持交通公平性原则。注重慢行及公共交通通行空间,各种交通方式在城市内有机衔接,为居民安全、连续、高效、舒适出行做保障。要通过完善路权的规划分配,切实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的道路通行与使用权益。

 (二)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空间,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制定江苏省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按照公平性原则和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完善城市路权规划管理,在城市内路权的安排上,应体现公共汽车优先于私家车的特点。尤其是在主城区、城市核心区、城市易拥堵路段和时段更加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权,有效引导私家车减少进入城市核心区和易拥堵路段。确保公交专用道的畅通,对违反交规行为给予最严格的处罚。执行“拉链式”交替通行交规,使机动车在交替路口依次交替通行,明确处罚措施,提高拥堵路段和时段的通行效率。积极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城市交通出行模型,优化公交线路、站点布局,最大限度节约道路资源和能源。同时,强化行人、自行车路权,引导各地根据城市规模,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宽度,城市新建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可不再设置停车位。

 (三)从路权的角度对城市道路的分类进行梳理和深化。目前各地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主要针对机动车通行进行的功能分类,弱化了其他多种交通方式的路权。为实施差异化的路权分配策略,建议结合道路实际使用特点,在现有的城市道路分类基础上,可将主干道进一步细化为交通性主干道(以交通性功能为主)和生活性主干道(生活性和交通性功能兼顾)。交通性主干道是城市中以机动车通行为主的道路,两侧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主要满足机动车快速通达性。生活性主干道是城市中同时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需求及其它功能性需求的主干道,在平交口和过街横道处优先考虑行人与非机动过街安全设计。

 (四)建立高标准的慢行交通系统,大力扶持步行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出行,倡导绿色生活。应实施“快慢分离”的道路断面形式,即将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实现物理隔离,从而避免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空间的侵占。在路面资源中,加大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比例,在整个路网系统中保证慢行交通系统连续、完整、安全、便利和舒适。优化步行出行环境,通过绿化和遮挡设施改善步行空间的舒适度,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大力扶持公共自行车、第三方共享单车出行,充分发挥其作为公共交通衔接的辅助性工具;同时,尽快出台行业标准,加强规范管理,探索将违规使用共享单车情况列入个人信用记录,促进绿色出行有序发展。将城市土地利用布局与交通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塑造均衡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布局,合理规划城区空间尺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