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7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7-02-06 18:48 来源: 本站原创

连云港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过境运输第一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特别“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初步构建了“以铁路为主骨架、以公路为主通道、以水运为主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616亿元,形成了以G15沈海高速、G25长深高速、G30连霍高速为骨干的“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和以204等四条国道、235等十条省道的“四纵五横”干线公路网。境内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青铁路主体工程全面实施,连徐高铁开工建设,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铁路枢纽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内河水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以疏港航道、盐河航道为主的疏港干线航道建成通航,实现了千吨级船舶直通京杭大运河,海河联运快速发展。连云港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22个城市23条航线,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85万人次以上。空港开放已获国务院批复并完成省级验收。新机场立项已上报国务院。中哈物流中转基地、连云港港中心货运站等一批货运枢纽建成使用,连云港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重大交通枢纽加快建设。
在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机遇推动下,连云港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相比,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赋予连云港的历史使命相比,与实现“全面达小康、迈上新台阶”的总目标相比,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港口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港口与国家战略定位要求还有差距,港口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二是综合交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仍是综合交通网络中最薄弱环节;机场开放程度不高;连淮两市之间高速公路标准偏低,出行不便;内河水运通道较为单一,海河联运的特色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围绕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打造的国际化物流平台尚未成型。三是交通支撑港产城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入。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集疏运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疏港高速公路和铁路专用线等需要加快建设;城乡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服务民生的农村公路网络、公共交通运输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此,“十三五”时期连云港交通运输发展将深入贯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立足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的发展定位,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改善提升交通出行条件为核心,计划投资800亿元,着力打通主要对外运输通道,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网络,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补齐交通运输发展短板。到2020年,致力于将连云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综合交通枢纽。在此推进过程中,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其中特别是对于关系到连云港作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善提升的一批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和帮助。具体体现在:区域城际联系的高速公路通道(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沿海港口的疏港高速公路(长深高速至连云港港主体港区高速公路)、海河联运相关的内河干线航道(宿连运河、连申线响水段)和连云港新机场建设等方面。
一是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方面。连淮高速公路起于连云港市区、终于淮安市区,长约119公里(连云港段约57公里,淮安段约62公里),是宁连高速北段,也是国家高速公路G25长深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其中,连云港市区至京沪高速公路段全长97.7公里,由于历史原因,路基宽24.5米、双向四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2001年连淮高速公路建成后极大支持我市开发和发展。但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及连云港港口、连云港、淮安两市城市和产业规模扩大对城际交通出行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连淮两地机场共建共享,需要连淮两地快速联系,迫切需要提升现有高速公路标准。具体来讲:一是促进区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高标准高速公路。2000年建设宁连高速公路时,省里保留宁淮一级公路,将淮安市市区以南新建一条高速公路,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而连淮段利用一级公路封闭高速化改造,采用低标准高速公路,24.5米宽、双向四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连淮区域间不仅少了一条一级公路,而且高速公路标准是全省最低,目前也低于通往苏北县城的高速公路标准。为加快我省最为贫困连淮区域发展,需要建设一条高标准的高速公路。二是从技术层面上讲,现状道路不能适应远期交通量增长。连淮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G25长深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线3585公里中路面最窄、车速标准最低的路段,目前该段道路交通流量趋于饱和,预测远景年(2045年)道路流量将翻倍,现有标准不足以适应交通需求增长,需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或双向八车道。三是改善交通安全状况迫切需要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提升。现状道路中路基宽度为24.5米,与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要求相比,已经不能满足交通安全要求。据统计该段也是我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几个路段之一,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国家高速公路的交通保障能力。四是收费即将到期迫切需要考虑改扩建。连淮高速公路83%的路段(宁海枢纽至王兴枢纽段长约99公里)将于2019年1月收费到期,若不改扩建将向社会免费开放,迫切需要加快研究项目后续建设和运营管理等相关事宜。五是构建苏北综合交通体系迫切需要改扩建。“十三五”期间将建成连云港新机场和淮安机场相距约75公里,也都近靠连淮高速公路布设,这两个机场将形成组合机场,迫切需求淮连高速公路提供快速安全联系保障。六是连淮高速公路毗邻在建连淮扬镇铁路,改造时间非常紧迫。目前连淮扬镇高速铁路已开工,计划于2019年建成通车,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根据连淮扬镇铁路施工图文件,连淮扬镇铁路在灌南至淮安的大部分路段间距约50米以上,但有局部路段距离仅23余米(已进入高速铁路施工保护区),在灌南南互通及高沟互通处,连淮扬镇铁路线位直接穿越了互通区,从现状匝道上方跨越。据调查测算,受高铁直接影响的主要是灌南县段约694米,涟水开发区段约4931米,涉及灌南南互通、涟水互通两处。由于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后对沿线施工影响限制条件较多,连淮高速公路受高铁限制路段若未在高铁建成前改造完成,后续施工改造将面临较大困难。
二是长深高速至连云港港主体港区高速公路项目方面。当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赋予连云港港口作为上合组织出海基地的目标定位,港口集疏运需求日益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目前,以连云港港主体港区为核心的高速公路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仍存在矛盾,港城协调发展仍需推进,这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长深高速至连云港港主体港区高速公路。具体来讲:一是主体港区疏港效率仍不高。目前,连云港港主体港区的高速公路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只有东西方向的连霍高速公路(G30)可延伸至港区。而作为连接苏北、鲁南地区的南北向长深高速公路(G25)需经过20多公里的地方道路或绕行55公里的高速公路到达港区,尚未实现港区与南北方向长深高速公路的直接连通,不利于港口货运向鲁南地区快速集散,极大提高了运输成本,降低了港口区域竞争力。二是客货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目前,连云港港主体港区与长深高速公路(G25)的衔接主要依托20多公里的地方道路(大港路)。该道路既是目前的疏港道路,也是居民日常出行的城市道路,客货混行严重,事故多发频发,疏港重载货车已对地方百姓出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亟需加快实现客货分离,解决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带来的安全问题。三是有力支撑服务城市发展。随着我市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已跨越长深高速公路向东发展,而长深高速至连云港港主体港区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将实现与连霍高速—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共同形成绕越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环线,促使城市空间发展与交通干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更好的支撑和服务城市发展。因此,建设长深高速至连云港港主体港区高速公路已成为当前我市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破解港口集疏运瓶颈、推进港口功能提升和促进港城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是宿连运河方面。连云港港作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和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当前正在积极落实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物流仓储服务基地”目标,加快推动我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特别是东陇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而沿海港口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充分发挥迫切需要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和有力保障,内河航道作为港口集疏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对于支持沿海港口大宗物资运输,发挥水运经济性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市内河水运通道仍较为单一,境内高等级航道目前仅有一条南北向服务主体港区的疏港航道,支撑沿海港口的疏运能力发挥不足,海河联运的功能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对沿线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随着“一体两翼”港区特别是南翼徐圩港区的建设发展,目前内河水运集疏运通道缺失,保障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宿连运河项目建设,加快实现海河联运。宿连运河项目起于京杭运河宿迁船闸下游,终于我市徐圩港区,全长约165公里,其中我市境内包括古泊河—善后河—南复堆河—复堆河,长约70公里,规划三级航道标准。项目建成后将发挥以下功能:一是该项目向西将把连云港港口与京杭大运河直接贯通,实现我市沿海港口与国家干线航道的互联互通,将有力支撑我省“一带一路”和东陇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二是该项目直接接入徐圩港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河联运,将极大发挥水水中转功能效率,支撑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也将为我省海河联运体系建设树立典型示范。三是该项目建设将形成长三角干线航道网重要的“一横”,在苏北地区与京杭运河、连申线及连云港沿海港口直接衔接,有利于完善省内干线航道网布局,充分发挥内河水运网络优势。四是该项目将宿迁以北区域至连云港的水运运距缩短100公里,港口腹地范围扩大到从鲁西南到宿迁、徐州的大运河沿线城市和周边的河南、皖北部分地区,面积达7.9万平方公里,为西部腹地提供一条便捷的内外贸水上出海通道,惠及人口5740多万。五是该项目建成将促进沿线内河港口码头及岸线后方充分开发利用,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海河联运优势,扩大沿海港口临港产业腹地空间,一方面可利用内河港口岸线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连申线响水段(响水船闸—大套船闸)整治达标项目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连云港作为江苏省“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港口功能提升,完善海河联运体系。而按二级航道标准打通淮河入海水道与灌河之间的航道——连申线响水段(响水船闸—大套船闸)整治达标工程,则是海河联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也将是淮安地区通往连云港海港的最便捷航道,对于完善苏北干线航道网、提升连云港港组合港口功能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一是打通新的海河联运通道。目前,我市境内灌河东段为海域范围,可以通行海船。根据省“十三五”交通规划,淮河入海水道规划定位为二级航道标准,是苏北地区重要的内河干线航道。若按二级航道标准整治连申线响水段(响水船闸—大套船闸),将实现灌河航道与淮河入海水道的高标准互联互通,将打通安徽、苏北(宿迁、淮安)等地区与我市沿海港区的又一条高标准内河干线通道,将达到“连通干线、整合资源”的功能效益,实现真正的海河联运。二是提升连云港港组合港口功能。灌河港区作为连云港港组合港口的重要组成,具备海河无缝衔接、发展临港产业的独特优势,高标准内河航道的接入,将进一步完善内河集疏运体系,提升连云港港组合港口功能,有利于拓展港口腹地,助推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三是促进连盐两市区域产业发展。灌河作为连云港与盐城两市共建共享的水运通道资源,目前两市依托灌河加快两岸产业布局。而高标准内河航道的接入,将进一步拉动促进沿河两岸灌南和响水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助推连云港和盐城两市的区域共同发展,有力支撑服务江苏沿海开发。
五是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方面。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是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军民合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开航初期设施设备十分简陋,虽然近年来实施了几次大的改扩建,但无论从目前运行的实际还是从连云港长远发展考虑,都有必要实施军民分设,迁建民航机场。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是国家民航局“十三五”规划项目、江苏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连云港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4D级兼顾4E级,最终目标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0万吨;建成1条3400米主跑道和预留1条跑道;建成航站楼10-15万平米。项目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近期建设飞行区等级为4D级,占地面积约3405亩,2800米跑道,8万平米站坪,建设3万平方米的旅客候机楼,建设口岸查验设施、设备,满足近期年旅客250万人次吞吐能力、货邮年2.4万吨的需要,其中出入境国际旅客30万人次,计划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区域空港功能,扩大空港口岸开放水平,有效解决军民航飞行矛盾、促进军民航同步协调发展,极大地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支撑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江苏省“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核心区和国家中东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基于上述项目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完善连云港市基础设施,支持连云港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恳请省人大给予支持和帮助。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将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纳入省“十三五”高速公路扩容改建计划。2016年6月18日,省委、省政府已将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纳入《关于将连云港建成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意见》(苏发[2016]26号)。目前,我市已初步开展了连淮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方案研究,拟按双向八车道标准扩建,总投资约97.8亿元(其中连云港段50.5亿元,淮安段47.3亿元)。初步计划于2018年开工,2022年建成通车。因此,为贯彻落实省委意见,推动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恳请省政协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协调省交通控股公司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并将其纳入省“十三五”高速公路扩容改建计划,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建议对连淮扬镇高铁涉及的路段提前开工,并与高铁同步改造完成。
二是建议将长深高速至连云港港主体港区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十三五”疏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2015年7月19日,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5]85号)中明确指出要争取开工建设长深高速公路至主体港区高速公路连接线。为此,我市积极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推动项目尽早启动实施。经研究,该项目属于我省高速网规划中的省道高速公路(编号S72),起于长深高速公路宋庄互通,向东利用242省道与长深高速连接线—临海高等级公路(G228)—大港路线位,接连霍高速零起点后延伸至主体港区,全长约21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总投资约41.4亿元。因此,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推动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恳请省政协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协调省交通控股公司将其纳入省“十三五”疏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并支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三是建议将宿连运河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5年7月19日,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5]85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宿连运河航道建设。为此,我市积极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推动项目尽早启动实施。经研究,宿连运河我市境内长约70公里。其中,古泊河段约22公里,该段航道基础条件较好,目前已满足四级航道标准,对部分河段稍加疏浚即可,投资约2.6亿元;善后河段约3.1公里,已基本达通航三级航道标准;徐圩港区疏港段约44.9公里,按三级航道标准新改建,投资约6.8亿元。宿连运河航道工程总投资约8.8亿元。因此,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考虑宿连运河航道在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东陇海经济带开发以及促进我市港口、产业互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恳请省政协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将其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并加快推进建设。
四是建议将连申线响水段(响水船闸—大套船闸)整治达标项目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考虑该项目对完善苏北干线航道网、提升连云港港组合港口功能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市建议按二级航道标准整治连申线响水段(响水船闸—大套船闸)约45公里,实现灌河和淮河入海水道两条航道的高标准连通。恳请省政协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协调省交通运输厅将连申线(响水船闸—大套船闸)航道整治工程,按照二级航道标准纳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并与淮河入海水道航道项目同步实施。
五是建议支持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立项争取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共同关心和支持下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12年我市成立了连云港机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力推进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项目;2014年7月1日,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同意小伊场址作为连云港新机场推荐场址。2015年8月,省政府将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预可研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申请立项。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要求补齐民航行业审查意见及军地协议两个附件后另行上报立项。2016年,项目完成军地协议签订,完成民航行业审查。
近期,国家民航局将正式出具连云港新机场民航行业审查意见。待民航行业审查意见及军地协议两个附件完成后,将由省政府重新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申请立项。因此,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立项争取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恳请省政协给予关心支持,帮助协调争取尽快完成连云港民用机场迁建工程项目立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