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态势良好,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大学生、外出务工青年返回乡村,投身农村电商创业热潮,对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深入了解我省农村青年返乡电商创业的现状、政策环境及存在问题,2016年,团省委针对16-45岁已经返乡和仍在城市打工的苏北农村青年,通过抽样调查、深度访谈,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及平时工作掌握,我省农村青年电商创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调研发现,农村电商创业团队普遍比较年轻,创业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0-30岁之间。大部分创业者的创业年限不足三年,处在创业初始阶段,不少创业青年对农村电商创业缺乏深刻认识和经验积累。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运行模式多是简单售卖同质农产品,假货与恶性竞争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农村电商创业项目缺乏创新性和市场增长点,大部分人年收入不足10万元。
二是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技能不足。目前,大多数农村电商创业青年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技能,但是对市场营销、创业管理、数据分析、法律法规、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等多方面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还不足。调查显示,超过56.7%的返乡青年和40%的外出务工青年表示愿意回到农村进行电子商务的就业或者创业,这为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力资源。但是,在这些有意返乡电商创业的群体中,大多数人没有电商创业方面的专业技术和运营技巧;而已经返乡电商创业的青年中,近70%表示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农村青年电商缺乏创业资金扶持。农村电商创业成本相对较低,启动资金集中在10万元左右。一些返乡创业青年靠向朋友借钱和使用自己的储蓄来筹集创业资金,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与创业过程中大量的资金需求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资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规模和速度。政府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创业贷款担保、给予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资金需求。
四是农村电商创业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电子商务相关配套显得相对不足,农村地区网民比例相对低造成网站建设相对不均衡,物流网络还不够发达造成配送难度相对更高进而造成物流成本负担较重,等等。同时,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者对政府相关创业政策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表示对各项政策知道的只有大约三成。调查显示,农村电商创业青年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简化电子商务办理手续、加强电子商务管理监督、完善从业者社会保障、完善物流等基础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青年是最活跃的创业群体,农村青年从事电商创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活力。为促进解决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供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在研究工作、制定政策、实施项目时参考。
一是加强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宣传,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地方及商务等职能部门要广泛利用政府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推广农村电商创业政策、典型事迹、创业故事和美好前景,切实增强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宣传;要通过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工程、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以及示范县、镇、村等评选,大力选树各类农村电商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带动更多青年加入返乡电商创业就业;要针对不同创业群体、不同地区特点、不同农业特色,分批次、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宣传发动,打造差异化的电商知名品牌,让广大农村青年感受到电商创业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营造出农村电商创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工作,引导各类人才返乡电商创业。从目前情况看,人才仍然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培训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一方面,商务、教育、人社等部门应加强合作,逐步建立起一套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源源不断地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输送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我省高校资源优势,加强省内高校电商类专业学科建设,以培养出更多的城乡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完善电商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电商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三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对接,打造农村青年电商孵化平台。利用各类党政、企业和社会资源,依托现有的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村电商基地、农民合作社等,整合创建一批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和电商孵化基地,广泛在镇、村建立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指导中心和咨询站点,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形成农村电商创业合力。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入驻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园区、创客中心、电商孵化器等产业载体,改善载体服务内容空心化,实现载体集约、规模发展,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与服务企业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构建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商产业生态圈。整合全省电子商务优质服务商资源,通过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下乡、优质服务企业专场对接会等活动,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实现电子商务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整合商务、人社、农业、金融等部门资源,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对创业青年提供政策解读、经验分享、答疑释惑、结对帮扶等服务,根据不同对象的创业情况,在审批、管理、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是加大农村的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保障。首先,各地应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信息化网点及金融体系的建设,其中支付结算、物流保障、生产指导、售后监管等应该是重中之重。其次,应从农村电子商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金融、税费等各项政策体系,推进多部门协调式推动多层级、多样态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重点部门应该出台明确的农村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第三,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来,使政策能够更好地为农村青年的实际服务,让电子商务乃至后续的“互联网+”成为自下而上的迫切需要及发展路径,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命令。
五是打造农村电商品牌,推动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要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研究把握农村电商品牌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问题,指导农村电商品牌建设,实现农村电商创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农村电商品牌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重视电商品牌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农村和电商企业,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的逐个突破电商品牌形成发展的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