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6-04-03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徐启平
内容:

    近几年,建邺区在河西新城区的发展很快,在此过程中,其秦淮河以东的老城区划归了白下区,在行政区划发生变化时,古树名木的命运是很值得我们关注。2006年春节前后,我根据1982年南京市第一批古树名木统计表,对原建邺区的部分古树名木进行了踏勘、走访;嗣后,还参考了《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档案》,形成了对原属建邺区现属白下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的整体现状的了解意见。

    1982年南京市第一批古树名木统计表中的前16号(共17株)均属建邺区,现都划入了白下区范围。其大体情况是,凡管护方属院校、政府机关的古树名木大都保护得较好。如006号银杏,在汉中门小学内,不仅筑了直径经3米的保护性花坛,周围环境卫生也较好,树枝修剪、伤口处理也不错,唯一不好的是其西侧教学楼以4.3米的距离紧逼,它目前的树冠东西冠幅8米,南北冠幅12.6米,显然与东西方向空间的逼仄有关;此外,还有市文管局内的03-05号银杏,省委党校内的012号银杏,市国家安全局内的016号雪松,南京市博物馆内的015号榔榆、017号女贞,共七株古树名木生存状况大体较好,也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但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日常松土、施肥、修剪以及围栏保护不到位的问题。而凡在居民区或公共空间内的古树名木,大多情况则很糟!唯一的例外是石鼓路金鹰国际花园的001号悬铃木,被保护得较好,目前长势繁盛,它是由法国传教士引进南京的最早的悬铃木,已有135年树龄。其余8株情况均糟,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莫愁路399号居民院007008号银杏,冶山道院010号银杏,安品街011号银杏,均被违章建筑紧逼甚至包围,紧逼主干的距离甚至小到20厘米,此外还堆放木柴、塑料、饮料瓶等杂物,随时有可能使树陷于灭顶之灾;第二类是堂之街013014号广玉兰、虽已新建花坛围护,但留下的是施工后的杂乱景象,花坛内的土至少在整个春节期间未整覆疏松,更令人不放心的是,其北侧2米外有一矮照墙,在照墙后的空地上有人在经营机动车维修(非法经营?)充斥了汽油味,其汽油、机油也必然会渗入根系附近,对这两株广玉兰的毒害将是长久的持续的;第三类是古树移栽,原中山南路342号的002号银杏,由于该址改建为江苏省交规院,2000年被移至莫愁路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目前长势较差。近日从省交规院门前走过,其办公大楼前是大片开敞的硬质地面,栽了两株新银杏,但不清楚当初为什么就不能留下那棵002号银杏?移去这株名贵的明代银杏有合法的手续与科学依据吗?第四类是,企业转制,古树不知所终,仓巷毛巾厂内的银杏即属此例。

    综上所述,在行政区划发生变更时,古树名木的现状确实十分堪虞!行政区划的调整是社会发展,城市化过程中总会发生的事,关键是要做好交接工作,古树名木是城市不可再生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就本提案所涉及的17株古树而言,它们还都是国有资产,因此理应由一级政府审慎地进行交接,这种交接要落实到现场,落实到档案,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妥善、周到地交接是日后进行常规管理进而对古树名木深度挖掘其历史人文底蕴的重要前提。我希望建邺、白下两区政府立即查清上述古树名木现状哪些是交接不清、沟通不够造成的,哪些是疏于常规管理造成的,并采取相应得力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尤其还应乘当前南京市大规模拆违这一东风,将古树名木周围的环境好好清理一下,为塑造南京历史文化名城踏实地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