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1-15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省政协文史委员会
内容: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作争辉。据统计,仅"二十五史"中有传的人中,来自现今江苏这块土地的就有四分之一,明清状元则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此,今日两院院士亦有近四分之一左右是江苏籍。上世纪末出版的《江苏艺文志》著录27455位上古至清末江苏籍及定居江苏人士的著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与此同时,江苏扬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地,自古出版、发行业相当兴盛,印制的图书精致美观而能传之久远,众多的公私藏书楼名闻遐迩,遍布大江南北。二十世纪初,原藏于官府和私宅的珍贵文献大量涌入公立图书馆,时至今日,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收藏古籍2750万册,江苏占有360万册,为总数的13%。学术之盛、典籍之富,展现着江苏文化大省的伟岸风采,令他乡学人艳羡不已。

    江苏人夙有积累、整理文献的传统。春秋时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一的吴人言偃就以熟悉古代文献著称。西汉末期,沛人刘歆所撰《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也是世界上最早将人类知识加以系统化的创举。到了17世纪前后,英国培根将人类知识归纳为历史、诗歌和哲理三大类,是现在西方各种图书分类法的基石。培根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事物,因此其三分法很可能受到中国分类法的影响。近年来,江苏的出版机构陆续整理、推出了《冯梦龙全集》、《袁枚全集》等一批江苏学人专集,同时也集中编纂、出版了《江苏地方文献丛书》、《扬州地方文献丛刊》等内容涉及当地的系列著作,但品种很少,相对于江苏文献典籍总量来说,有若沧海一粟。

   目前,福建、甘肃、湖北、山西等许多省份都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整理出版,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市、县也投入相当大的力量主持编纂大型乡邦文献丛书。如广州市近期投资2000万元,选辑约3000种文献,用35年时间编纂出版1000册的《广州大典》。又如绍兴县拟投资上千万元,与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合作编纂出版《绍兴丛书》,现已在国家古籍整理"十一五"重点规划中立项。

    江苏乡邦文献是江苏历史文化丰厚积淀的见证,也是江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让珍贵的文化遗产长存于世,建议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将本省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的人才资源与文献资源充分整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从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10年时间编纂出版《江苏文库》,全面收录内容涉及江苏的各类历史资料,同时也选择性收录江苏乡贤著述、历代出版物与公私藏书之代表作。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史志丛编。收录记述江苏古往今来疆域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物产、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语言文字、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的各类文献。有方志、专志、传记、谱牒、笔记、杂著、野史、游记等专门著作,如《南畿志》、《金陵梵剎志》、《扬州画舫录》等;也有从"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大淸一统志》等国家史籍中辑录出的有关篇章。

    二、乡贤名著。以收录历代江苏籍学人的佳篇力作为主,如公元前2世纪刘安等所撰哲学名著《淮南子》,公元6世纪萧统所编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20世纪胡福明等起草的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有旅居海外的李政道、朱棣文、贝聿铭等江苏籍名师大家在各自领域的代表性著述,等等。同时也精选外地学人寓居江苏时完成的传世杰作,如6世纪刘勰所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11世纪沈括所撰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19世纪魏源编撰的亚洲第一部系统叙述世界史地的名著《海国图志》,等等。

    三、苏版撷萃。中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中国印刷术中雕版、活字及套色三项主要技术都与江苏有着密切关系。学者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大约出现于隋唐之际,据日本学者研究,公元8世纪鉴真和尚就将雕版印刷术从扬州带至东瀛,因此江苏很可能是中国印刷术起源和最早向海外传播的地区之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记载活字印刷术的《梦溪笔谈》首版也是扬州刻印的,使江苏成为最早将活字印刷术向四方扩散的地区;而1490年无锡华燧以活字铜版印制《宋诸臣奏议》,为国内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书。套色印刷术在12世纪以前就诞生于中国,17世纪前期,南京出现以"饾版""拱花"印制的《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把世界多版套色印刷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到18世纪中叶以后欧洲才第一次采用拱花技术,比中国晚了至少一个世纪。《江苏文库》可以收录历代当地雕版、活字、套色印本的代表作,借以展示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珍藏秘籍。权威工具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全国善本56787种,江苏共9300余种,占16%,其中不乏稀世珍本。如目前已知的雕版印刷术最早出现时间为7世纪,主要就是依据江苏所藏一部宋版书的文字记载推算出来的;再如宋朝朱熹撰《诗集传》为古代经学名著,但中国内地藏宋刻本均为残本,所存卷数最多之本今藏江苏。如果《江苏文库》能够选录此类文献,就可让读者不翻原件而看到古籍善本,从而使珍藏秘籍得到更好保护。

    江苏乡邦文献浩如烟海,因而所选图书要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珍贵的文献价值,出版时应采用仿真影印和重新点校相结合,高水平印刷与装帧。部分图书可进行电子化加工,通过网络发布,让远程用户方便查阅。有些珍贵文献散落海内外公私收藏机构,如《梦溪笔谈》宋乾道年间扬州刻印之首版,现仅知日本静嘉堂文库有藏。如果征集此类文献,要让提供文献者享有署名权,并使其获得相应稿酬、赠书和荣誉证书。

    《周易》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回望历史,文献典籍作为各类思想学说的载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过一次又一次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编纂出版《江苏文库》,可以全面反映江苏千百年文化发展脉络,提升民众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正如昔人所言:"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充分地利用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发挥地方优势,指导现在,探索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江苏,都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