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1-16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李国平等三人
内容:

     近几年来,畜牧和水产品的药残事件已成为社会上的议论热点。要保证畜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从畜牧水产品的投入品即饲料和药品这个源头抓起。 我省是畜牧、渔业大省,200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599.14亿元;水产品总产值达511.82亿元,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3%,是农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抓好畜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涉外事件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近几年来,省畜牧、渔业主管及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围绕畜水产品质量在投入品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畜牧、渔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监管不够到位。现在畜牧和渔用的饲料及药物的的质量标准都不齐全,加上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够,监管难以到位。在体制上也存在互相脱节、不够协调的问题。生产、销售、质检等相关部门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合力。特别是按现有规定,渔药属兽药类药物,由农业畜牧部门管理,而使用则由渔业部门管理,存在不少矛盾。

    二是养殖户过于分散,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减少成本,不惜添加生长激素,滥用药物或加大养殖密度,诱发病害,增加了用药机率。

    三是国内外市场水产品药残事故不断,负面影响很大。浙江猪肉瘦肉精事件、湖北鸭蛋的苏丹红事件、广东鳜鱼、鳗鱼,山东的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江苏大闸蟹的绿霉素等药残事件都给水产品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出口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硝基呋喃事件经台方恶意炒作,造成全省大闸蟹供台受阻,给蟹农造成了一千多万元的损失。

    四是监测手段和监督网络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产品质量检验的大量工作在市县一级,但在这一层次的检测手段大都比较落后,不少项目难以开展检测。监督网络的覆盖面也不够宽。

    为了切实加强畜牧和渔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将药残事故降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渔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加强相关部门职能的整合,建立全省畜牧和渔业投入品质量监督协调机构。从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产品的使用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锁链 ,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职能 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监督网络,形成整体合力。

    第二、 要加强畜牧和水产品的基地建设,以便于对其投入品的集中管理。政府要釆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养殖基地的发展。对基地按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有明确的标识,并加强产品基地与市场的对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拒之于门外,以市场效应促进生产和销售者对投入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要求。

    第三、建立投入品质量市场调查和推荐制度。每年由行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生产单位和消费者代表对投入品进行市场调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推荐好的产品,曝光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取消不守信誉的企业和养殖户的入市和出口资格,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促使投入品的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按国家和部门标准进行管理。

    第四、切实加强投入品质量的技术检测和监督手段的建设。畜牧和渔业产品及其投入品的质量标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变化而变化的,有时还与政治气候有关。要努力改变目前普遍存在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监督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逐步建立起一个由企业、市场和中介三方面组成的检测网络,使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