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1-16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蒋琦
内容:

    我国已跨人老龄化社会的门槛,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年将增加596万,平均增长速度为3.28%,大大超过总人口0.66%的增长速度。到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1.03%。全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

        江苏省1986年即成为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省,较之全国提前13年。目前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1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南京市2004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8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4.24%。现在南京市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8.28%,农村是10.35%。到2020年,市区的比例是9.22%,农村则迅速上升至18.61%。素有全国三个长寿之乡之一的南通,人口老龄化出现于1982年,比全省早4年,比全国早17年。2005年全市780万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48万,占总人口的18.9%以上,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达20.4万,占60岁以上的老人的13.8%。百岁老人增速明显,1982年全市仅有51人,到2003年已达332人。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42.5位。从理论上推算,25年后,就存在一对25岁的青年夫妇在抚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要赡养450岁、875岁的长辈的可能。这就对社会养老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和转型中,不仅考验着执政党和每一个家庭细胞,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批准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老龄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各地基本上都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老龄工作委员会。但是,我国现行老龄工作体制与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存在不少制约老龄事业发展的问题。   我省老龄工作机构和体制同样未能形成上下贯通、管理有序的格局,难以适应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发展的需要。

        我省老龄委由很多成员单位组成,是协调议事机构。省老龄委自成立以来,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坚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我省的老龄事业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多,都能管,都不是专管,需要协调、磨合。这样省老龄委办公室就很重要,而省老龄委办公室一直为省民政厅的内设处级机构。一个为全省一千多万老人服务的部门,在南京114查号台竟然查不到号码,通过省民政厅才了解到电话号码。在老龄办工作的同志说:"现在老龄办基本无相应职权,涉及老龄工作的很多职能都分散在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管理,我们实际上什么也管不了,所以只能暂时做些打基础的工作。"有的说:"老龄办人不多,但事情不少。我们服务的是老年人、是困难群体,工作量大,难度也大,可我们又无相应职权,嘴上说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事都要管起来,实际上什么也管不了,开展工作时只好到处求人,深感力不从心。"

        为此,建议:

        1、江苏省老龄委办公室独立设置,赋予行政职能和办事机构的双重职能,强化全省的老龄工作。

        2、适当增加省老龄办人员编制。

        3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统管老龄工作的权威机构,进一步强化老龄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