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沿海地区位于沿海、沿江和东陇海线三大经济带的交汇处,是国家生产力格局中Л型经济带的结合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实施"海上苏东"战略以来,海洋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省沿海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海洋开发战略没有把与海洋经济相关的各类产业纳入体系;轻视沿海开发,使我省沿海地区成为全国海洋经济的洼地;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南通较快外,盐城和连云港的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经济总量小,2004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3%,主导产业薄弱,临港工业发展滞后,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海滨城市。
海洋开发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大工业为主导,将开发海洋的各类产业形成整体的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建议:
1、科学制定我省海洋开发战略的发展规划。在沿海经济带上建设"一带三段"的连、盐、通三大海洋经济区,形成沿海经济带与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交汇格局,将连云港和南通建设成为带动苏北、苏中发展的龙头。将区域经济布局向滨海地带推进,建设临港型经济发达地带,建设临港工业区、渔港经济区、滨海旅游区和海洋经济服务区。实施"对接上海,盘活陇海,联动江海"战略,利用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和沿海铁路的契机,通过洋口港这个节点,使南通迅速成长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辐射的高地,并进而传递到苏北沿海,再通过连云港这个节点,与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战略对接,实现以上海带动沿江和沿海---沿东陇海线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
2、以港口发展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突破口。应明确沿海港口的定位和目标,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性远洋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把南通港建设成为国际性、多功能综合性近洋枢纽港;把洋口港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把大丰港和灌河港建成专业性港口。建立全省港口战略联盟,增强我省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3、建立完整的海洋经济结构。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大工业为主导,实施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旅游、海洋化工、海洋食(药)品、海洋林业等为主体的海洋开发战略,建设临港工业区、渔港经济区、滨海旅游区和海洋经济服务区四大不同特色的海洋经济区。
4、加快临港工业发展。应抓住内陆地区的冶金、石化、电力等耗能企业向沿海迁移的机会,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大型风电、气电、火电和核电等能源工业。依托港口加快临港产业区的建设,发展交通、仓储物流、集装箱修造、商贸和货代等产业;依托产业园区发展海洋产业;发展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园区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加快沿海地区交通设施建设。要加快形成沿海地区快速通道,加快苏通大桥、沪崇苏过江通道和沿海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东陇海线铁路提速改造,加快宁启、沪通、连淮、连盐等铁路建设;改扩建连、盐、通三个机场;积极开通韩国、日本等国际航线;加快干线航道网建设;争取建设苏北原油管线和建设苏北天然气管道网。
6、加快海洋经济服务区建设。大力建设连云港、大丰、如东等三个拥有海洋经济服务区的现代海滨或港口城市,来支撑港口和临港工业区,使之成为带动本地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大力建设服务业开发区,为沿海各类工业园区和港口聚集人气,使之成为商贸大港、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的支撑和发展载体。
7、加快滨海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制定全省滨海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建设连、盐、通三大滨海旅游区;以滨海中心城市为核心建立完整的滨海旅游区经济结构格局;推动滨海旅游业升级换代,加快滨海主题公园和滨海湿地公园建设;突出海洋主题,开发"海水游"、"海岸游"、"休闲渔业游"、"海洋科技和环保游"、"海洋文化游"等主题旅游项目。
8 、建立渔港经济区和加快海洋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商贸区、配套服务区、水产品加工区和海洋养殖区等渔港经济区;形成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海洋旅游等海洋产业的集聚;促成种养加、购产销、贸工农一体化;促进海洋渔业从养殖业向水产品深加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