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政府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不足,造成了城乡在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差距拉大。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下,政府在想方设法地充实农民"腰包"的同时,农民也迫切需要获得与城镇公平统一的政府的公共服务。
根据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建议结合中心村和基层村的规划,分类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宜人生活环境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
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最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根据村镇布局规划,逐步把公路延伸到规划保留的农村居民点,镇与镇之间的道路全部达到双向四车道以上标准,镇到村修建三级以上标准的公路。同时完善村镇之间、村校之间的公共交通网络,形成联系便捷的网络状道路交通构架。另一方面推进村庄道路的修建与硬化,针对中心村和基层村制定不同的建设标准,在中心村建设8-9米宽的道路,基层村确保4-5米宽的硬质路面,构筑乡村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
2、完善生活设施配套
在通路的基础上,实现村庄的通路、通水、通气(燃料)、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实施"饮用水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切实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形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供水系统快捷卫生,电力设施安全齐备的新农村。
3、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建设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的中心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村容村貌的改善主要包括:建设农村污水集中处理中心;清洁家园,通过改厕、改厨、改圈舍和建设集中的垃圾处理设施,美化农舍居住环境;清洁田园,进行村庄河塘疏浚和农田水利建设。
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生活服务
1、在卫生服务设施方面,建议在镇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的设置应当综合考虑地区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原则上每个建制镇办一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村庄建设卫生服务站,它的建设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或按照服务人口3000-5000人左右来设置。
2、在文化服务设施方面,中心镇需要建设1座综合文化馆,而中心村则相应设立文化活动站。
3、在体育服务设施方面,中心镇要有标准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等。而中心村则建设篮球场、排球场及全民健身点。
4、在商业服务设施方面,应当根据各村庄的规模,因地制宜地配套建设。对于800~15000人的村庄,其商业服务建筑的面积应当在500平方米左右;1500~3000人的村庄,商业设施的建筑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而3000人以上的村庄,其商业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则需要大于800平方米。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应当严格地按照规划来建设和控制,以确保其得到充分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