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1-17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省民盟
内容:

    规划和布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规划不科学、布局欠合理所造成的资源过度占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将在长时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虽然省委、省政府已日益重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体制原因,规划不科学、布局欠合理现象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或领域仍然比较严重,由此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从微观层次来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需要企业和居民的支持,这也可以通过发挥资源环境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不断实现;从技术层面来看,需要随着技术经济水平的提升不断促进,需要长时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规划层面来看,规划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引导作用大,且政府运作的空间也大,但是需要有将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纳入规划理念和内容的意识,欠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所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将可能长时间存在而且也难以扭转,因此,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发挥规划的职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需要在这些规划理念和内容中更为充分地体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切实推进江苏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就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引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编制江苏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增加对于其他相关规划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的引导性。为了推进江苏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既好又快地发展,实现资源节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有关单位结合各自部门要求和江苏实际也在紧密制定和积极实施相关规划,例如《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工业和城市生活节约用水规划》、《江苏省农业节约用水规划》以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标准》等,但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涉及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有一个纲领性的规划加以指导与协调,因此,建议有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江苏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规划》,增强对于各个部门资源节约工作以及各项规划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性、统领性。

    二、建议编制体现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限制的国土规划,协调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矛盾与不协调,增强区域间、城镇间共享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与布局,减少和控制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促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省委提出的又好又快的战略要求落到实处。

    三、注重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方法指导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在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上,进一步调整城镇规划体系,注重城市功能的适当分工以及互补性;合理确定城市化规模,避免过快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能源、水及原材料等资源过度占用问题;注重不同功能区的适当混合,如注重就业与居住的适当平衡,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以及能源消耗;注重快速公交体系和慢速交通体系(如自行车、行人等)建设的并举,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能,减少城市交通发展对于道路建设与车辆增长的过度依赖;注重旧城改造中旧建筑的再利用以及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等等,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中更加重视耕地以及基本农田、生态用地等的保护,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安全与农产品安全保障。

    四、按照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规划基础设施布局,注重港口、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共享性,避免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占用与浪费;中小城市间还要注重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注重发挥水运潜力,以及合理布局交通道路走向,减少交通建设对于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占用的过快增长。

    五、加快整合、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在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同时,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主体,企业为本体,推进生态友好型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加快整合、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按照工业生态学理论,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土地、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按照循环经济理论,科学规划新兴工业园区或集中区的规划建设,构建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并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项目,实现物流、能流、技术集成和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