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专题下发文件之后,我们就文件中提出的"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在苏南、苏北、苏中各选一个县(市),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多年来,我省各地把乡风文明建设列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各地狠抓经济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乡风文明程度总体上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我们建议:
一、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实际工作和各项措施要到位。"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重要条件。现在有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我们建议,省委、省政府在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强调抓好"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中,也应强调"乡风文明"建设,以此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一把手"牢固树立"两手抓"观念,切实解决 "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切实克服畏难情绪、厌烦情绪和自满自足等情绪。领导责任要明确,组织机制要健全,工作措施要落实,检查督促要认真,并且要列入评比的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统揽"三农"工作大局,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到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评优和政绩考核,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党政领导班子对乡风文明建设要加强研究部署、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解决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农民学习和培训工作。现有的乡镇党校、农民学校、科技学校要坚持办好,县以上的有关学习培训班应尽可能吸收农民骨干、基层干部参加。要认真研究流动分散农民的学习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新的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内容。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搞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线电视要真正通到农户,报纸、广播、电视要增加适合农民需求的栏目、节目。
三、加大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简单地从算盘珠上计算产出,而要从农民素质的提高上看其战略效应。各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增长,要不断加大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切实改变"精神文明精神建"的现象。省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也要有专项"盘子",并且监督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同时,还可调动各方面的财力参与公益性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一些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可以走"以工养文、多业助文"的自我发展道路,增强内在"造血功能"。
四、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研究。 2006 年 3 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乡风文明建设只是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 项指标中,也没有乡风文明建设的指标。省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 2007 年 1 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组织理论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农村工作部门,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努力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方面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比如,乡风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是什么;如何做好外出农民工的教育、管理;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和引导宗教活动;如何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如何更好地理顺农民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