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张沂泉等 3
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城市森林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经济建设及市政设施的一些负面效应开始凸现,无序发展带来了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增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与城市居民期求优美的人居环境,向往森林给予的新鲜空气, 渴望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相去甚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

    当今,国内外均把建设"森林城市"作为改良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长春率先开展森林城建设,随后,合肥、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制定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体系为中心内容的城市林业规划,并开始了城乡绿化实质性的一体化试点。2000,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城市,长沙获得了"国家级森林城市"称号。目前全国各个城市正在朝着"森林围城、森林进城" 的目标迈进。

    江苏省委、省政府一贯重视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设生态江苏、绿色江苏的长期目标。全省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平均每年都增加一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目前全省的森林城市建设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南京等城市的绿化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省内各大中城市相继制定建设城市森林体系的规划。但是,在推进"森林城市"中还存在需要注意的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为了让森林全面走进江苏省的各个城市,进一步改善市民的人居生活环境,尽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江苏,我们建议:

    一、坚持生态城市的观念,强化人居环境的改善。

    坚持城市建设生态优先的原则,城市的建设与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为红线。在规划城市时,着眼人居环境的改善;必须坚持"三生态"理念,即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必须为生态城市留有足够的光、热、气、水、土,重视城市森林在改善这五个方面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决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二、加快选育和培育适合城市森林所需要的植被品种,实现植被与城市环境的和谐。

    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重新调查、评估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已有的植被种类,加快更新不满足环境生态要求的植物品类,选择、引进和充实适合当地条件的林木和树种,并着力培育乡土珍贵树种。有条件应在城市周边地区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

    三、重视多年生常绿乔木在城市森林绿化中的作用,高效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

    常绿乔木枝叶茂盛,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和空间, 高效发挥树木的生态效益。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常绿大型乔木和多年生的植物为城市绿化当家树种。通常,乔木的生态功能是灌木和草坪的成十上百倍。一棵七十年生的树与和一棵七年生的树比较,其生态功能不是十与一之比,而是七十与一之比。

    四、注重城市周边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生态系统。

    在森林进入城市的进程中,应注重城市周边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实施"林网-水网"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森林是"城市之肺",河流、湖泊、湿地等则是"城市之肾"。城市因为有森林和流动的水体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适合人居。环境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续保障。

    让森林走进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