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海岸线全长900多公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鱼、虾、盐等海产品,海洋经济在沿海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加快苏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目前苏北沿海各市目前的开发利用虽然多在渔业、盐业、港口和旅游等产业上,但渔业资源开发还局限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开发利用,资源的综合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须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1、沿海养殖比较粗放,效益不高,精养塘和工厂化高效养殖有待进一步推广。育苗业小、散、乱的现状没有根本改观。
2、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农业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海水养殖本身产生的污染,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沿海水域的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保护认识不足,环保措施跟不上,破坏了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直接影响了渔业资源补充量,制约海洋经济的发展。
3、一些地区海域行政界线不明确,导致海域生产开发和行政管理引发的纠纷日益渐多。参与海洋管理的部门过多,使海洋综合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难以形成统一协调和综合管理,无形中增加了用海矛盾,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4、苏北沿海城市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海产品及渔需品集散交易中心,缺少大型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出口创汇产品少,现有企业创品牌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为发展壮大苏北沿海城市海洋渔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1、应树立大渔业经济格局,实现以养殖求发展的历史性跨跃
在养殖上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宜鱼则鱼,宜虾则虾,宜精则精,宜粗则粗,精粗结合,混养轮养,形成近海、外海、滩涂、海面、海底、陆地立体化多品种养殖的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格局。
2、控制捕捞强度,使捕捞强度不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
要控制和缓解近海捕捞压力,严格执行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加强对产卵场、越冬场的管理,特别要重视对重要经济渔业资源的研究、有利于资源的繁殖和保护。控制捕捞强度,同时积极拓展远洋渔业,保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3、整治海洋环境,为渔业创造良好条件
用法律手段来控制和治理渔业水域污染,处理好渔业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和永续利用。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只知开发利用,不知保护海洋和把海洋视为"天然垃圾箱"的传统观念。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养殖业的管理,发展高效、低污染的养殖模式,实现养殖的无公害。加强对种苗、饲料、鱼药引进、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耕海牧渔"。
4、加强渔业基础研究,为渔业管理提供依据
要加大渔业资源研究的投入,制订科学的渔业规划、渔业布局,确定适宜合理的渔业规模,走科技兴渔和科技管理结合的道路,做到渔业资源平衡协调发展,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完善管理体制和法规,走法制化渔业的道路
完善管理体制和法规,规范协调各级海洋管理机构的职能,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术培训,使之能有效地监督、检查、指导开发海洋渔业资源的活动。加强海洋立法工作,在国家现有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苏北海域的具体情况,制定海洋及沿海地带管理条例,使海洋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