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2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省致公党
内容:

        2006年,致公党江苏省委组织相关水利专家,针对江苏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及应急对策进行深入调研。调查显示,我省70%左右地表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68%的河段丧失饮用水源的功能,50%的饮用水水源地受到中度以上污染。具体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1、规划欠科学,工业布局不够合理,取水口、排污口犬牙交错。大江及大河主岸线上布局众多化工生产企业和化工码头、仓储工程,不少工业企业废水直接排向江河。如长江两岸目前已聚集5千多家化工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造纸厂、钢铁厂等重污染企业的工业废水大多直接排到长江。废污水排放量大,饮用水水源地及取水管网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涉水疾病种类增多,发病率明显升高,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水污染已成为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首要问题。

  2、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管理跟不上。近几年来,用于集中控制污染的区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远远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造成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严重。有的企业即使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也是"聋子耳朵",只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

    3、航运污染日益严重。常年在水上运营的机动船舶就有21万多艘,它们每年产生的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高达3.6亿吨,生活垃圾也多达7.5万吨,对长江水环境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4、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影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我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每年汛期大量污水伴随洪水下泻进入我省,经常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沿江、沿湖、沿河分布的化工企业,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运输、储存等,皆有可能造成化学品、油品泄漏。而目前全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规划要以系统的眼光覆盖到选址、维护、监测、预警、治理、再维护的全流程。取水口应布局在岸线比较稳定、上游没有污染或污染较轻、不产生严重淤积的畅流河段。预留取水口要制定保护方案,防患于未然,沿岸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站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应制定具体的取水口整治方案,列入整治方案的项目要明确责任部门及经费渠道、明确时间表及考核办法。

    二、积极治理污染,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合理规划、建设和完善沿江污水收集系统和区域污水处理厂,做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在城市进行排污管道改造,逐步实现清污分流,使污、废水与雨水分别排放,有效提高污水处理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限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改造耕作、施肥制度;控制船舶污染,实施船舶排放污染、特别是船舶洗舱水及生活垃圾的集中治理工程。对危险品船舶实施严格管理,防止油污和危险品泄漏。

    三、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制定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预演。包括组织体系与职责、信息传递、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应急调度和应急保障等几部分。成立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详尽周密的应对程序和方案,建立处置机制, 确定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落实应急所需的人、财、物等应急处置任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可下设专家组,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意见。

    四、充分利用我省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和工程来满足饮用水水源地应急情况下的调水需求。包括"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引江济淮""南水北调东线"等工程,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可考虑利用以上工程实现流域、区域调水应急,但应提前制定科学的应急调水规划。

    五、实施引、蓄水工程。利用蓄洪区增加雨洪资源利用,利用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来储备水源,当水源地水质恶化时引水冲污,进行水体置换与稀释,以解决饮用水突发性事件造成的缺水问题。

    六、地下水合理有度地开采。我省安全的地下水开采量为每年6660万立方米,可在第一和第三承压层采水;可选择合理位置打井取水;可考虑建立地下水厂,日取水量3040万吨,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在采用地下水源时,应注意采补平衡,必要时可辅以相应的补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