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一系列有关外来工的社会问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健康与就医状况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关注外来工身体健康,切实为他们解决就医难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外工来健康与就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居住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外来工一般没有固定居住场所,大多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的出租屋内,面积一般在5-20平方米左右,卫生条件不佳,加之外来工大多卫生习惯差,保健防疫意识薄弱,人群中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健康,还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2. 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严重危及身体健康。外来工在工作时间上普遍存在超时现象,每天工作12小时对于他们来说是常事,有的甚至更长,每周1天的休息时间大多得不到保障,导致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极易生病;部分行业还存在工作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的问题,严重危及外来工健康。
3.医疗费用偏高,外来工就医难。近年来各类医院的规模越办越大,"扩建风"和"豪华风"日益增长,带来的结果是:医院硬件水平提升不少,医疗水平也相应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医疗费用猛涨,普通老百姓看病难,作为城市中弱势群体之一的外来工就医更是困难。由于收入偏低,外来工生病后一般尽量去药店购药,大多不选择去正规医院就诊。普遍存在小病不治或仅愿接受非正规治疗,结果往往转变成大病或重病,引发医疗纠纷、病员自杀等事件。
4.外来工参保率低,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江苏今年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将达到1200万人,但目前有九成外来工不愿意交"社保","医保"更是难以推行,绝大多数城市外来工没有医疗保障。
5.不法医疗机构利用外来工对健康医疗知识的缺乏,骗取他们钱财的事时有发生。
二、建议:
1.改善生存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建议根据城市总体生活水平,结合外来工具体生存情况,尽快拟定一个标准来衡量城市外来工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指标。根据这一标准,定期组织人员对外来工居住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同时,督促用工单位按标准改善外来工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从而降低病源产生,防止疾病流行,并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做好各项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对于外来工子弟建立疫苗接种登记制度,详细了解暨既往接种情况,社区或学校应提供免费的疫苗接种或补种。
2.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降低诊疗费用。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和设备支持的力度,改善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大医院的医生定期到社区开展义诊、指导和服务,并将之作为今后考核医生业绩的重要内容。同时,鼓励社区医生使用价廉药品,拉开社区医院与大医院诊疗费用的差距,切实降低社区医院的诊疗费用。建立便捷的异地就诊和转诊制度,使患者形成"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观念。
3. 加强"医保"宣传力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率。参加医疗保险是保障外来工"有病看得起"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议加强"医保"的推广宣传力度。尽快出台政策法规,依法强制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可以采取个人"出小头",单位"出大头"办法,建立外来工"医保卡"("就医卡"),以满足外来工日常就医之需。关于大病保险,可以借鉴目前深圳市正在推行的大病保险制度,外来工不用交钱,由用工单位交纳工资的1%,用于外来工住院保险。
4. 建立"绿色通道",为外来工提供方便、价廉、友好的医疗服务。在社区医院为外来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服务患有重大疾病的外来工,为其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和医疗咨询。在大医院专门设立外来工就医门诊,简化就医程序,外来工凭 "就医卡"可以得到方便、价廉、友好的医疗服务。医院工作的考核要将对外来工提供优惠医疗服务这一社会效益提高到重要位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
5. 设立贫困外来工重病救助基金。尽快建立由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种渠道筹资的贫困外来工重病救助基金,以提供经济困难外来工在城市务工期间罹患大病必要的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