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在文化、科学、社会、历史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广泛的探索与思考,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作为社会大众文化主脉的电视媒体,自然也不例外地扮演着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
就目前电视媒体的现状而言,既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也进入了问题最多的时代。一方面,当代科技的进步,电视媒体获得了传播手段的空前前卫和传播空间的广阔;另一方面,各种新思维的介入,价值评判标准的紊乱,也让媒体的价值取向受到了空前的考验。
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面临的困惑都是共同的,一要承担政治指标,引导舆论导向;二要承担公共利益的指标,节目要好,收视率要高,要反映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三要承担广告经济利益的指标,为了自身的发展大量吸纳资金。在验收体系的指标上,这三者之间常常是相互冲突和相互矛盾的,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公共利益,媒体所承担的公益性这样一个社会责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愈演愈烈的媒体大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电视媒体纷纷把眼光瞄向了收视率,争夺市场份额的经济占有率。由此,大量充斥荧屏的是猎奇的事件、窥视的满足。以金钱为拼搏对象的一些节目形态,覆盖主流文化观的价值观,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挑战我们文化的、道德的底线,对于社会风尚起到很大的负面作用。人们普遍感到,甚至怨声载道,一方面频道众多,节目纷繁,一方面又没有什么可看的。一大块公共的空间在哪里?道德灌输或者主动建设的职能由谁来承担?承担了多少?恶性竞争导致了大量节目的低端化、市井化、媚俗化,主流文化边缘化。我们掌握着、甚至垄断着公共频道资源,应该彰显符合国家、人民长远利益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被大大忽视了。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的定位,已经提出了十年,现在省委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江苏民康物阜,文化积淀丰厚。作为拥有独特人文环境的江苏,应该在全国带个好头,尤其利用好电视媒体的艺术综合性和传媒强势,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清除荧屏污染,为江苏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营造好的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近三年来,省委对全省电视系统的节目走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引导与整顿,已凸现成效。由此,建议在整改、清理之后,在全省各主要历史文化名城电视台及省属电视台,率先开辟建立或改造推出高品位的文化频道,让主流文化的声音多起来,节目丰富起来,以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提升国民素质。
具体建议如下:
1、请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建立、建设文化频道规划会,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对电视文化频道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论证与定位,明确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其目的是还公共频道资源中主流文化的发展空间,培养观众的欣赏品位;
2、率先在条件成熟的省属台、市、县台试点开辟新的文化频道,或利用原有频道资源进行改造,改变频道的定位,争取在两年的时间里,在全省各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的电视台推广完成;
3、对文化频道的建设与管理,纳入党委有计划、有组织的对相关媒体及管理干部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范围,省委出台相关文件,加大行政上、组织上的保障力度;
4、省及各有关市、县政府拨付专款,有重点的对建设文化频道、经营文化频道的媒体进行经济上的适度投资与定量补助,加以导向性的示范,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在全省蔚成风气;
5、对建设文化频道、经营文化频道业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优秀的文化品牌节目,由省委宣传部或省文联组织评奖,在全省表彰,给予重奖,推广经验;
6、文化频道要结合本土实际,创造出各地的特色与个性,不能不分类型、级别、地域的电视台走同样一条路,避免定位趋同化;
7、文化频道应强调主流价值观,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传统的应是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证明它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财富。现代的应是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所体现出的主流价值观,应该富有中国特色,融合现代世界的文明成果;
8、请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文化频道从业人员的年度定期培训、轮训,提高节目创作者的自身素质,将江苏各地的文化频道,长期有效地常抓、常管,形成江苏的电视文化特色,并使之涵化成文化江苏的一种精神风范。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面对多元文化导致的多元价值观,我们既应正视这种多元文化反映出的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又应该强调主流文化所反映出的主流价值观在我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这是我们文化的精华。我们看待一个媒体,应该看它播报的资讯和传递产品背后的价值观,而这些反映的正是一个媒体对社会文明、公正与进步的态度。
江苏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在全国最高,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江苏,应该充分利用好电视媒体的优势,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引领和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并将这种品格提升为支撑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精神内核,建立起时代所需要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评价体系,一种健康的、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科学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