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目前残疾人群体数量比较大,仅南京市就有22.8万残疾人。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起步较早,从 20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开始着手建设无障碍设施。以南京市为例,至2004年已建成盲道近400公里,交叉路口行人过街语音提示器580处,触摸式行人过街信号灯30处,残疾人专用电话亭1350个,无障碍公共厕所193座,残疾人专用柜台24个,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公交车从原来的78辆增加到90辆,2005年2月25日,南京市获得"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称号。鼓楼区作为全国一共有15个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区之一受到表彰。
建设无障碍设施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残障人,但是在实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些盲人说他们"从来不敢走盲道", 而是依赖盲杖沿路边栏杆和路牙行走。原因是这些无障碍设施大多被路边的商铺挤占,或者被人故意损坏,如一些报刊亭把放报摊"延伸"到了盲道上;如南京省教院门口,草场门大街的盲道被一个报刊事占据着;夫子庙建康路,整整一条街上的人行道统统被地摊小贩占领,根本看不到路面上的盲道;平江桥附近的人行道,自行车修车摊卡在了盲道上,总统府门口,前后几百米的人行道上,停满了各种车子;洪武路天桥下,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将盲道整体"淹没";在新街口步行街,新百门口的盲道笔直地通向一排隔离栏,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洪武路苏果超市门口。
盲人外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对盲人乘车有帮助的车外语音提示,因部分市民反应其噪音扰民而被取消了。各路口蜂鸣提示是盲人横穿路口的好帮手,然有不少故障未及时排除,现有的蜂鸣提示对于盲人来说,在方位辨别上仍有缺陷。盲人称由于无障碍设施的现存问题,他们除工作需要外,若无人帮助,均无出行愿望。
为此我们建议
1、政府既要建好无障碍设施,也要切实地解决残障人士的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
有关部门不要仅将残疾人通道要建多少处、盲道要建多少公里、无障碍公厕要建多少座等作为各城市竞争"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的标准,不要因对硬件数量的追求忽视了残障人士的切实需要,有关部门应就残障人士的工作、生活中现存问题认真调研,有的放矢,踏实做一些有益于残障人士的工作,比如就业、低保、就医等;
2、政府建好更要管好无障碍设施,使它真正能够方便残障人士的出行
将现有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增加其可操作性,要有具体的责任人,执法人,不能以罚代管,执法应日常工作化,坚决杜绝执法短期、突击现象;
残障人士工作较为集中的单位,可考虑单位派车接送;残障人士的出行线路目前主要是谋生需要,其具体乘车路线相对固定,各相关公交线路应可根据具体情况(站点/时间)作出车外到站提示;各路口的蜂鸣提示,人行道的盲道等应注意改进及加强检修,以彰显其导盲功能;
3 、加强媒体宣传及公益广告的宣传,呼吁全社会关爱残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