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小学是一所有着75年历史的老校,曾获 "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功勋少先队""南京市实验小学"等荣誉称号。该校的"双语教学、航模、无线电测向、铜管乐队、足球"这五朵小花享誉省市内外,是一所有着深厚教育文化底蕴特色的学校。她地处鼓楼区清凉山脚下,周边除有一般城市居民外,尚有国家部属重点科研单位南京水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江苏总队、省属最大最著名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以及居住在汉中门至石头城范围内大量外来南京务工谋生的长住和临时住户,共计约六百多户居民,学区范围广,学生数量多。据初步统计上述居民、单位职工和外来劳工子女需就读于该校小学生人数约一千人/每年。今年因受拆迁影响,部分有条件的家长克服困难把子女安排到他校,但受工作和经济条件所限,绝大部分家长仍然希望孩子就近入学。离清凉山小学最近的拉萨路小学和力学小学占地面积小,都是40多个班级,已经饱和,也无条件扩建,清凉山学校尚有的15个班级学生向他们两校就近分流已不可能;其他小学离的都远,一般有四五站路,虽能分流过去,但会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很多不便与困难,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路上安全问题和对有困难情况的家长无法准时接送孩子问题,就是家长和学校都难以克服的难题,同时这也不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必须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如何在支持省人民医院扩建这一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又能切实地考虑到方便广大家长生活、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是省、市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国家教育优先,方便群众的问题。从支持重点工程、办好义务教育、方便群众和建立和谐社会等方面考虑,就上述情况和问题,分析建议如下:
南京正在创建教育名城,清凉山区域富含历史教育文化积淀,崇正书院、扫叶楼、颜真卿纪念馆、明清著名画家诗人旧居等遗迹都在清凉山小学附近,保留该小学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异地分流办法,虽然可以采取一些便民便学措施,但有些困难,特别是对绝大多数工作、生活和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家庭是难以克服的,让家长在孩子们身上花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时间与精力,也与政府正在落实减免孩子的学杂费政策相矛盾;考虑就近分流到拉萨路和力学小学已不可能,从创建教育名城和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考虑,能否进一步分析调查周边土地使用现状、性质和周边居民的社情、民意,在对该校拆与不拆的问题上作出科学抉择;如科学抉择需拆迁该校,宜采用异地就近重建的办法,这样可以妥善处理好占用教育用地与争创 " 教育名城 " 相悖以及方便周边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就近重建可利用清凉山下公园旁一停车场和奇石馆所在地块,并可将其提升为一个具有鲜明江苏教育特色的三轨制园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