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民航机场是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全市实现跨越发展、崛起腾飞所依托的重要战略资源。自1985年机场开航以来,民航事业发展较快,为改善连云港投资环境,促进我市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连云港民航机场规模、功能、发展速度,已不能适应我市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
2007年元旦期间温家宝总理来连云港考察时提出:“要搞好连云港的规划和建设,加快连云港的建设步伐,从而使连云港成为连接沿海地带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以及浙江、福建的一个中间环节,又使连云港成为陇海线经济发展与沿海经济发展相沟通的一个纽带。如果这样看的话,连云港的发展可能就不仅是苏北发展的一个龙头,也可能在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特别是地区发展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和确立了我市的发展定位。这也对连云港机场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快连云港民航机场建设,提升发展层次,改善服务功能,加密航班航线,提高运输总量,将其建设成为苏北鲁南地区干线航空枢纽港和区域性航空物流园区,以适应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需要。
方案:1.尽快实现连云港航空口岸开放。航空口岸开放不仅能解决出入境客人多样化交通工具的需求,就目前乃至长远看,对拉动连云港乃至苏北经济的开放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同时,连云港机场的开放与海港口岸还可实现优势互补。航空口岸开放将为我市早日建成国际性海滨城市、苏北振兴第一增长极、陇海线产业带和江苏沿海产业带的龙头奠定基础。
2.请省有关方面帮助向上争取将连云港航空口岸开放增补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开放计划。同时,由于争取航空口岸开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耗时、耗力、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请省级各口岸部门帮助协调国家口岸部门,加快连云港航空口岸开放的步伐,使连云港航空口岸开放早日实现。
3.继续对连云港民航机场给予扶持。机场是一个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投资大,成本高,具有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企业的双重性,无法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商业化运作。全国142家民用机场,其中85%以上亏损,自身运营要靠国家、省、地方财政补贴,航班航线要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扶持才能开通。机场属地化管理前,大多数民航机场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下正常运行,属地化管理后,国家继续给予亏损民航机场补贴,国家财政部、民航总局从2003年至2005年,每年安排1300万元补贴江苏省内移交地方管理的连云港、南通、常州三个民航机场。三年内国家每年给连云港机场600万元左右补贴。现国家3年补贴的期限已满,为加快连云港民航机场发展,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建议省政府继续延续国家对民航机场扶持的做法,再补助3-5年,扶持机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建设。
4 . 建议由省、市两级政府共同承担机场设施设备改造资金。连云港民航机场大部分保障飞行安全的设施设备都系开航初期购置,使用周期长,老化现象严重,安全保障设施设备急需进行更新;同时实现航空口岸开放,需改造飞行区、停机坪、建设国际厅,以上更新改造项目约需资金2亿元。由于我市财力较为困难,建议由省、市两级政府共同承担机场设施设备改造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