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历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7-04-04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提案者: 王克胜
内容:

    党的十六以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将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而农村的村级组织进直接参与和领导农民从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核心组织,承担着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任务。许多村干部反映说“村委会虽不是政府机关却行政政府职能”,实际是在说村级组织的工作不便面广量大而且十分繁杂,又因不是政府机关经费支出要自己承担,许多工作因缺少必要的经费而难以开展。

    村级组织一般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两部份组成,除辅助人员外,主要人员约在79人。村级组织虽不是政府机构,却承担着许多党政机构下达的工作和本村的事务工作,如:农民的思想教育、计划生育、土地承包、拆迁安置、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乎所有涉及农村的工作都是通过村级组织来实施的,要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地运转就必需有一下的经济来源。在现阶段,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济收入相对富裕的村,村级组织凝聚力强战斗力强,村容村貌好,村里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推进比较快。反之则组织涣散,基础建设差。在农村常见到相邻的两个村,由于经济收入悬殊而产生明显的差别。

    实践证明强村强在村级经济收入上,弱村弱在村级经济收入上。虽然我们一时还不能从理论上彻底剖析村级经济与农村建设的关系,但是实践已证明农村建设的好坏与村级经济的发展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村级经济收入好坏虽不能用来衡量村级组织工作的成效,但对村级组工作的开展,在物质上的保证作用是非常关键必不可少的,对村级组织工作的成效却会发生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如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目前村级组织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收入两不靠。由于村级组织不属政府机构,村级经济支出自然不能列政府的财政预算,靠政府拨款没有指望,有的乡镇不但在经济不能下拨经费到村,每年还要村里上缴一定数额的款项或分摊一定的费用,增加村里的经济负担。村委本是村民自治组织,村干部在为村里服务时可适当获取误工补贴等,这些费用本应由村民分担,但事实上村委会往往承担着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不但村委班子成员要全身投入,在处理事务上还要增加一些专业人员和辅助人员。村里的人员工资、办工费用、基础设施等所需费用已远远超误工补贴的范畴和数量,向村民收取已成为不可能。这使得村级经济形成了上下两不靠的局面,而问题只能靠村委会自身解决。一些乡镇对困难村的补贴也只是救济型的“毛毛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村级收入来源渠道少。由于受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村级组织的经济收入往往比较单调,无论是经济收入状况好的村还是收入差的村,大都靠出租房屋、土地、河塘等收取租金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效区农村租金收入好些,偏远农村收入不多。随着各地的开发和道路建设,一些地方的土地升值,但政府掌控得比较死,土地虽是村里的,但村里却没有自主开发权,造成“捧着金碗找饭吃”,特别是在成市开发过程中村里实际得到的实惠不多,没有解决长期受益问题。不少村干部对村里没有土地自主权表示不满,认为上面要给政策村里一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入。

    3、经济负担重。目前村级需要承担的经济支出大约有人员工资、办公费、计生费、治安费、环卫费、大病统筹费、合作医疗费、道路设施建设费;以及拆迁安置、贫困救济、突发事件、上缴乡镇等十多种。还有一些政府工作村里也要参与处理,遗留问题村里兜底解决,一年下来若没有20大几万根本无法应付,造成村级经济压力过大。

    二、经济困难引发的问题

    1、村级领导班子涣散。经济困难往往给村里工作带来较大的复面影响。一些经济收入状况差的村拖欠村干部的工资一年或更长时间是常事,影响村干部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造成村委会班子凝聚力差,人员工作缺乏责任心,许多工作软弱无力。

    2、村委会班子威望低。由于缺钱,在不少事情的处理上村干部说话不能兑现,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积累的矛盾很多,群众对村委会不信任,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村委会工作难以开展。

    3、基础建设滞后。一些经济薄弱村一年的经济收入仅承担人员工资便捉襟见肘,根本无力办其它事。基础建设差,村容村貌长期得不到改观,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三、着力改善村级经济收入

    村级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这一组织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工作和任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各种负担只会加强不会减轻。村级经济是村级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村级组织的经济需求只会增加,没有相应的经济作支撑,村级组织的作用将受到制约。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现阶段村级收入“两不靠”的情况下,为村级收入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如下:

    1、合理配置土地使用权。针对村级经济收入渠道少的情况,经济发展的“开源”工作由为重要。对绝大多数村来说,在土上做文章是主渠道。从现实看,目前经济收入较好的村,绝大部分都是以往“擅自建设”,如今才长期获益的,且并未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这说明一事实,即:在土地使用问题上客观存在着政府与农民争利的问题;在不影响大局的原则下,适度给村里一定的土地自主权将能给村里解决大问题。不少村干部反映说:“上面只要给政策他们就有办法”。土地原本农民的,农村的发展应当首先着眼于土地。在城市开发与道路建设过程中,从村级经济发展的长久利益出发,应当给村里留有一定的使用空间。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可适当做出规划,或将不便整体使用的边角地、河塘洼地等交由村里使用,让村级经济活起来。

    2、取消上缴和摊派。在目前乡镇财政还不能拿出太多的钱支持村的情况下,减轻村级经济负担十分重要。一些乡镇为弥补财政缺口,利用权力向所属村下达上缴指标,摊派或变相摊派一些费用,是实上是从农民口袋里拿钱,不合理也不合法。取消上缴和摊派可以直接减轻村级经济的压力。

    3、对村级财务加强监督管理。村级财务涉及面广,一些资金使用不规范引起的财务漏洞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村级财务在做好增收节支的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村级组织,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只谈资金不行,但没有资金更是万万不行。村级经济收入的多与少和社会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密不可分,把增加村级经济收入放在农村建设的核心位置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