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09年 / 第一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09年 / 第一期
发布日期:2009-03-20 16:02 来源: 本站原创


努力追寻真善美

  徐忆农(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

  《江苏政协》2009年第1期巧逢总第200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意味着长久。这份杂志不仅是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的主要宣传阵地,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和忠实读者,真诚祝福她能长久充满活力,越办越出色。

  经过200期的磨砺,《江苏政协》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和品味。从总体上看,可以用努力追寻真善美来概括其办刊宗旨。朱光潜先生在《谈人生价值》中说:“人类至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真善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分别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能动过程及其成果。《江苏政协》的《要闻摘报》、《理论园地》等栏目,再现与探索现实世界之真貌;《精彩建议》、《建言立论》等栏目,展示与表达改造世界之善言;《诗词文苑》、《艺术鉴赏》等栏目,描绘与感悟理想世界之美好。期刊的装帧设计,可以说别具一格。全刊整体色调淡雅、质朴,与南国鱼米之乡的景致相融和;封底、封面往往以自然景物为主画面,如2008年全年十二期,每期封面均为花卉图片,一月腊梅,四月紫藤,七月荷花,九月秋菊,等等,总能与时序相呼应,令人耳目一新。

  在古代中国,哪怕是深奥的哲学思想,也能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如战国时的思想家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实际上是在揭示个别(白马)与一般(马)的关系。与此同时,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如东晋陶潜诗中所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菊花、篱笆、南山、夕阳、飞鸟,都是普通的自然景物,却将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这种富于暗示,而不是一览无余的表达方式,对东方许多周边国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日本佛教曹洞宗宗祖道元禅师曾入宋学习佛法,他有一首题名《本来面目》的和歌云:“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这里看似仅仅是将四季极为平常的景物随便排列在一起,而文学巨匠川端康成评说她“强烈地反映了禅宗的哲理”,因此在别人索书时,他会书录此诗相赠。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美就是和谐,我们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美好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初从不同音调有序组成最美的音乐而感悟出和谐思想,其后又将此思想推广运用到雕刻、建筑等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进而推广到整个宇宙中去。无独有偶,古代中国的和谐思想,也同样源自音乐。“和谐”一词,最早约出现在汉代,远古和谐之义由单个“和”或“谐”字来表示。甲骨文无“和”只有“龢”,现代版本《尚书》中的“谐”字在汉代通行本中写作“龤”,二字偏旁“龠”为一种用竹管编成的乐器之名,说明它们的本义均与音乐有关。《尚书》云:“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可见中外先哲们由对音乐和谐的感悟演变到对社会生活和谐的认识,整个探索过程是多么相似。四季之花按时序绽放,呈现和谐美景,犹如“八音克谐”;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致力构建和谐社会,犹如“百花齐放”。这就是《江苏政协》能让我们感受到的由真善美构成的主旋律。

  真善美三者的关系表现在:美必须以真、善为前提,只有当人们在掌握了客观世界的真,并在实践中借助善的手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江苏政协》的办刊方针是“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建议杂志能增加真实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与公众关注焦点问题的相关栏目,用公众愿意接受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