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09年 / 第三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09年 / 第三期
发布日期:2009-03-20 16:11 来源: 本站原创

2009年第3期(总第60期)《团结与民主》专版目录

 

1、调研报告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苏北产业结构优化


2、委员访谈:

      多措并举  进一步扶持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访省政协委员蔡宪沙


3、精彩建议

      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4、社情民意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需切实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5、提案点击

      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调研报告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苏北产业结构优化
  
●调研人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现状
    去年以来,在困难多、挑战多的复杂情况下,苏北地区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但层次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也付出一些代价;三是科技创新有新突破,但自主创新能力仍偏弱;四是工业化程度偏低,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
●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1.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感。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拓科学发展新局面。2.进一步明确苏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立足于发展,以增量带存量,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要与国家产业规划、苏南产业转移对接、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人才、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优化产业结构中要特别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快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企业改革改组力度,培育大企业,增强大企业的带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拉长产业链,占领产业链高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提升产业层次。1.以工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强化产业导向,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对现有产业中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低端的项目,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行整改,经过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停。高度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投资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主攻一批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龙头型大项目建设,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的后发优势,力争把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争取国家各部委和国有大公司的重点项目到苏北落户。积极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更多地引进就业容量大、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项目。积极制订或修订产业发展规划,与国家沿海开发规划相衔接,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和产业布局,加速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2.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并为全省农副产品市场充足供应作出贡献。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和黄河故道地区农业资源。加强组织引导,大力扶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联合型、开放型、多功能型的企业型组织发展。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继续通过减免税赋、财政补贴等财税支持,引导各类企业投资农业,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3.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改革力度,尽快把服务业从生产性企业中分离出来,促使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同时,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三次产业比例指标,在考核中不搞一刀切。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以共建开发区为载体,加大科技合作力度。省有关部门要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支持苏北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扎实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引导重点企业、规模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专门研发机构。2.强化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承担技术攻关和国家、省科技专项,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支持苏北地区各市加强与省部属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建立联合开发院所,加快高精尖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3.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重视苏北地区高校的发展。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适应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的需要,改建或新建海洋类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
  四、提高节能节约水平,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确保完成节能降耗硬性指标。把省政府下达的削减任务、排放强度、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重点企业和具体单位,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同时,省有关部门要根据苏北实际,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指标的制订,为苏北在新一轮发展中留下较充裕的空间。2.严格执行环境、土地保护制度。在招商引资中,必须坚持“绿色招商”。在沿海开发中,要特别注意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良好条件。集约利用沿海土地资源。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对环境高危企业的检查和治理。运用经济杠杆,对不守法的排污企业给予严厉处罚。
    五、加大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支持。1.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省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苏北发展的相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苏北各市要用足用好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工作,加快苏北产业集聚和工业化进程。2.加快制定沿海开发规划。省及各市要抓紧制定沿海开发的近期和长期规划,抓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并优惠政策,推进苏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3.加快对灌河流域开发的规划。要充分利用灌河通江达海、滩涂盐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灌河开发提升为省级发展战略。4.进一步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省里对苏北地区高效农业、外向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要在资金投放上继续予以重点倾斜,并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5.加快投融资体制建设步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的配合,加大对部分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培育为中小企业及“三农”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



委员访谈:

    多措并举  进一步扶持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访省政协委员蔡宪沙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政协委员、南京市台联会会长蔡宪沙在接受采访时首先就强调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作用。她以南京市为例介绍说,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市郊县50%以上的财政收入、70%以上的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吸纳了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占据了90%以上的经济总量。
    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蔡宪沙建议,要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当前的经济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国家拿出4万亿刺激内需,大幅度降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说明政府有能力逐步遏制经济下滑态势。江苏中小企业应继续坚持自身特点,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度过难关。要进一步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建立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分析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通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改进服务,鼓励企业坚持让利不让市场,努力拓展新兴市场”。蔡宪沙深有感触:坚定发展信心,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最关键。
    蔡宪沙告诉笔者:“一些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中处于较低等级,因而应成立相应的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她认为,担保机构可以由企业自愿出资成立,也可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在担保机构与信贷银行之间达成风险共担协议,共担风险。政府要对担保机构的设立与运行给予支持,减免相关税费,并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服务;鼓励社会资本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健全信用制度,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审查难度和监督成本,减少交易费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当前,省内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极富创新精神但缺乏资金。蔡宪沙说,作为科教强省,我省应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要着重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重点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创新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二是加强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技术研发支撑、创新资源共享及技术转移等服务,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环境。
    在谈到如何为中小企业创业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时,蔡宪沙指出:“要加快消除创业壁垒,简化创业手续,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初创企业,按照行业特点,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也十分必要。”她还进一步建议,各市、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以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蔡宪沙认为,中小企业就业扶持政策要进一步优化。首先,要加强工商、税务、经贸、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研究制定相应预案。其次,要组织实施职业培训计划,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由相关部门组织或与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同时,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城乡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力资源。(余国威)


精彩建议

    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

 ——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创业的缘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着力抓好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对于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农民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一是创业资金筹措困难。具备创办工商企业、农业企业的能力的返乡农民不多,农民创业融资困难。二是返乡创业缺少相关政策扶持。三是系统的创业培训有待加强。返乡创业农民总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返乡创业项目多数技术含量较低。
    ——鼓励返乡农民自主创业的建议:一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的双向激励机制。既要建立富余劳动力输出机制,鼓励农民外出创业,也要建立吸引“能人回流机制”,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扶持民间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简化返乡农民创业的审批手续;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项目,取消或暂停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创业的各项收费;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积极帮助更多的返乡农民创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返乡创业者协会,加强信息联络,提供创业服务。二要成立农民创业贷款担保中心,拓宽创业农民融资渠道。在全省范围内尽快成立以返乡创业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市、区)、乡(镇)二级信用担保体系,为返乡创业农民融资创造条件;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在坚持信贷条件的前提下,建立向返乡创业农民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行“农民联保贷款制度”, 3户以上的农民相互担保即可贷款,无须抵押,有效解决创业农民贷款的抵押、担保难题,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风险。三要加大对创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创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发挥有关高校的作用,对创业农民进行以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风险意识、市场营销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


社情民意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需切实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

    【事由】
    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经调研后认为,积极抓住国际科技资源整合流动的机遇,利用江苏在国际上的影响度和吸引力,推动我省企业主动到国外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购买有转化前景的先进技术成果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是我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议】
    1、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对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的投入,设立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同时,引导承担政府计划项目的企业,合理安排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投入,逐步实现技术设备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能达到1∶1。
    2、加强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支持。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实行动态管理。优先推荐符合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再创新的产品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并运用税收、汇率等经济杠杆加大对再创新企业出口产品的扶持力度。重点工程项目中,对确需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要先制定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并将通过消化吸收是否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列为对引进项目验收评估的标准之一。
    3、建立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跨国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境内外与外方共建研发中心,为中外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创新研发平台,实现跨国界、跨地区同步研发,提高引进技术再创新的效率和水平。
    4、加强基础领域的合作研发,从源头上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丰富、基础研究能力强的优势,以参与国际重大合作研究项目为主要方式,以我省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合作主体,积极开展与欧美等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高水平、深层次科技合作,努力使我省的合作研发领域进入世界科技前沿,从源头上获取国际先进技术。



提案点击

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提案者】 团省委、省青联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多,将达45.9万人;地域、专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量外省毕业生到江苏求职,部分专业毕业生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空间相对趋紧。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降低;部分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够成熟,对就业形势估计不准,就业意识不强,有的出现主动待业倾向,还有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到偏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就业准备不足。
    【建议】
    1、整合资源,规范就业招聘市场。进一步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打破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部门、行业壁垒。通过设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举办专场招聘会、推广数字化招聘等形式,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指导。加强对民营职介机构举办招聘会的指导和管理。
    2、合理引导,激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继续深入贯彻《江苏省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苏北地区建功立业。
    3、强化服务,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助机制,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实施包括项目推荐、创业培训、小额信贷、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结合水平,由政府定期举办信息发布会,制定中长期产学研结合专项规划,建立有效的融资体系,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尖形成更为紧密而有效的合作。
    4、重点帮扶,关爱特困高校毕业生。认真落实待业求职登记制度、临时救助制度、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免费服务制度、就业见习制度等“五项制度”,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掌握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对一”专项服务,对特困家庭毕业生进行重点培训、重点帮扶、重点推荐,确保他们顺利就业。
    5、加强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求职。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多形式宣传就业政策、介绍就业形势、普及就业知识、解答就业问题,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防止盲目求职或误入传销等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