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09年 / 第五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09年 / 第五期
发布日期:2009-05-20 16:37 来源: 本站原创

省政协十届五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19日至20日,省政协举行十届五次常委会议,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54篇,现将其中18篇大会口头发言材料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的绩效管理

张坚勇(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在增加科技投入总量的同时,更要对科技投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给予足够重视。建议:1、完善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制度规范。整合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分配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科技经费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更多地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审计监督,避免科研设施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2、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不同性质的评价对象和科技活动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注重测评研究项目的中长期经济回报率。3、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科技资金管理,实现科技资金管理的信息化。4、确立以人为本,近中远期相结合的科技投入原则和评价标准。财政科技投入要构建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在人员费列支和资金使用方面给予科研机构一定的自主权。适当调整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为鼓励原创性研究,设定中长期的绩效评价标准及一定的容错机制。
 

大力扶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新平台

   于琨奇(代表民盟江苏省委)


 

    建设新型“FM服务云”系统,能够创造性构建全新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创建真正的移动商务产业,帮助各种服务性行业和本土产业转变运营模式,从而建立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新的增长。大力发展“FM服务云”系统,将为我省在金融危机风暴中率先复苏提供科技支撑。建议:1、高度重视“FM服务云”系统的重大意义,加大关心支持和开发力度。2、加大对“FM服务云”系统的宣传力度。3、加大“FM服务云”系统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减小资本急功近利的逐利本质对创业团队商业理想的不利影响,尽可能自行实施早期的风险性投入,推迟引进以盈利为目的的战略投资。4、协调多方关系,为“FM服务云”系统发展破冰导航。“FM服务云”系统的发展涉及众多垄断行业。协调好这些垄断行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服务云”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关科学团队在实施本项目过程中,会遭遇行业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保护主义等非市场因素干扰。需要积极协调多方垄断组织之间的关系,为这一新生事物保驾护航。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许长新(代表民建江苏省委)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科技投入机制,建议:1、将研发投入纳入政府考核指标。2、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注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企业的产业资本、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资本和投资机构的货币资本的整合,完善由政府、企业、贷款、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组成的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和投资配套体系,健全科技投入机制与保障制度,保证政府投入目标和措施的落实。3、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实现政府投入形式由“直接投入”转向“引导投入”。建立企业研究与开发基金,资助企业对共性技术的合作开发。对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给予税收、价格和信贷方面的优惠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4、加强我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知识产权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重点扶持我省拥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产业化,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创新个体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5、完善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的决策机制。



强化政府服务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黄蓓佳(代表民进江苏省委)

 


 

    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是我省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保持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议:1、设立境外专利申请和境外注册商标专项支持基金,鼓励和支持江苏企业对外申请发明专利。2、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数量和整体规模,实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布局合理化。建立面向企业的公益性知识产权事务机构,向企业提供境外专利申请和境外注册商标的专业咨询服务。3、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4、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鼓励中小企业增加品牌建设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通过政府采购的示范作用,影响国民认识和行为,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建设提供融资保障。推动科技与资本结合,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引导和支持发展科技金融,拓宽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
 

 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张大钧(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议:1、使“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成为我省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共同理念。2、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实现自主创新,加速成果产业化。继续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转让基金的辐射力度;由政府主导引入有实力的现代服务企业,建立产学研技术中介平台。3、加大对民营科技园区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科技园区创新的发展模式,创业的重要力量。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出台能够鼓励、扶持民营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让民营科技园区这一创新的发展模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4、注重科技园区的特色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将科技园区内一般的产业政策转化为产业集群化的政策,让科技园区成为产业集群化的载体;积极引导科技园区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在科技园区内部,要鼓励特色科技园区内的企业走相互联合的道路,形成大、中、小企业各取所需、相得益彰、共赢发展的专业协作体系。5、加快金融对接,解决科技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进一步参与长三角科技合作  推进区域科技创新

     杨德才(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



    为使江苏在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科技合作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1、积极争取将长三角科技合作与科技创新上升到国家层面。2、积极参与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与中介服务平台。在设备共享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各类数据库共享;相互开放科技中介市场;逐步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成果和产品及相关资格的共同认定。3、积极探索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研发基地,提升合作层次。4、积极参与建立和完善长三角科技合作与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将目前的长三角联合攻关资金扩充调整为长三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共同建立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共同出资设立长三角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争取国家批准设立长三角产业投资基金。5、建设创新型的龙头大企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6、积极推动建立区域科技合作协调机构。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合作框架为基础,探索建立一个“多方参与、开放共享、联合攻关、互动创新”的协调机构,有效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实现跨地区的自由流动。

 

大力培育我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

     叶勇(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是我省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保持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议:1、设立境外专利申请和境外注册商标专项支持基金,鼓励和支持江苏企业对外申请发明专利。2、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数量和整体规模,实现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布局合理化。建立面向企业的公益性知识产权事务机构,向企业提供境外专利申请和境外注册商标的专业咨询服务。3、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4、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鼓励中小企业增加品牌建设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通过政府采购的示范作用,影响国民认识和行为,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建设提供融资保障。推动科技与资本结合,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引导和支持发展科技金融,拓宽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

                             

 
推动江苏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

  张桂平(代表省工商联)



    1、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快制订江苏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方向;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组织和引导;重点组建和扶持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加快建成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2、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3、充分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优化配置高校科技资源,提高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4、着力突破产学研合作投融资瓶颈。继续运营好省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鼓励企业与高校设立长期合作专项经费;在政策上明确产学研结合项目可享受创业投资的相关扶持;进一步推动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试点工作。5、努力发挥已有产学研组织机构的作用,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贡培兴(代表无锡市政协)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又具有极强竞争性的系统工程、建议:1、以政府为主导,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投入结构,讲究投入效果。着力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成果交易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等,组织发展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2、以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地方和基层企业的创新侧重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要着力搞好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创新和新技术集成,在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3、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创,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高校、科研机构要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地区经济和全球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抓住重大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围绕产业调整振兴,部署前沿技术攻关研究。围绕“三创”载体建设,培育复合型创新组织。提升政产学研合作内涵,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引导重点名牌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科技创业园、设计园、软件园等。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形成高校、院(所)、企业和地方合作共建、成果共享的良好格局。

 

坚持自主创新 推进科学发展

王金华(代表苏州市政协)


 


    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大有可为。建议:1、转变作风,主动服务。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将主动上门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深入企业,主动对接,使目前各项科技扶持政策让企业知晓,在了解企业产品现状和省内外人才情况基础上提出产品改进建议,使企业创新有方向、有人才支持,有资金扶持。2、构建平台,牵线搭桥。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我省各类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工)情况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服务平台上增设技术人才供需网,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上的技术力量对接。 3、加强联系,提供指导。要加强同企业家的联系,主动同广大企业家交朋友,积极做好了解、沟通、引导、服务工作。4、采购引导,财政推动。各级政府采购要体现对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的精神。可在已有的创新资金扶持基础上,再从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支持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5、宽松环境,允许失败。


 

有效利用和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几点建议

  钱小平(代表扬州市政协)



      面对全省科技发展新趋势,需要着眼省内、放眼国内外,树立“大科技”观念,形成科技大系统的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建议:1、加大力度建设公共科技基础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整合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形成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行业专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区域创新平台(创新集群)等覆盖全省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2、加速各类创新载体的开放共享。推动省内各创新载体多形式开展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沪苏浙联网共享科技文献信息、技术产权信息、大型科学仪器、专家库等基础性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大与国内著名院校的合作力度,联合开展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3、利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打造企业自主创新一流高地。继续大力促进内资企业与外资嫁接、并购,加快内资企业与世界先进科技资源展开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着力培育国际先进产业链上的民族品牌企业。4、促进各类开发区成为科技资源集聚区,做大做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开发区产业质量层次。5、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苏中苏北转移。
 

倾力打造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

   赵腊根(代表镇江市政协)



       建设沿沪宁线苏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应倾力打造“五大高地”:1、倾力打造“应用研究”高地。力争在全国率先出现重应用研究、重成果转化、重专利应用的喜人景象。2、倾力打造“产业联盟”高地。以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产业联盟”为载体,促使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由原来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转变,由短期的项目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转变。3、倾力打造“风险投资”高地。积极引进和培养“风投人才”、成立真正意义上的“风投公司”,规划并明确我省“风险投资”涉足的领域,避免各地同质化竞争。4、倾力打造“园区承载”高地。支持帮助镇江在“十一五”期间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此作为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5、倾力打造“政府服务”高地。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工作,帮助企业对创新成果奖项的申请进行遴选;制定政策,吸引央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在苏南产业带落户,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推动创业投资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邢光龙(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发展创业投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建议:1、进一步提高对创业投资的认识,形成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氛围。2、完善法规政策,加大落实力度。对我省发展创业投资进行长期规划,逐步健全创业投资体系。制定已出台的有关政策的实施办法,加大税收优惠力度。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尽快设立省级创投引导基金,发挥政府创投基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降低投资门槛,放宽投资政策,吸引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流向创业投资。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创业投资。4、完善退出机制,拓宽退出渠道。建设全省统一互联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交易试点。5、改进管理方式,发挥国有创投公司引导作用。简化创投资金退出审批程序,扩大公司的决策权。6、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提高管理水平。有计划地选择部分高校开设创投专业,派遣在国内已有一定经验的创投管理人员到国外培训,聘用国外创投专家来省内工作。7、健全中介机构行业管理体系,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自主创新

   罗立民(代表省政协科技委员会)

 


    重视专利工作,发展专利事业,是鼓励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建议:1、充分认识专利工作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2、健全专利工作机构,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从省到市、县职能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专利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3、加强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将知识产权及专利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大专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强化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4、加快专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集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构建我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专利预警机制建设,建立涉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援助机制。5、完善专利法规、政策体系。6、积极培育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 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

促进我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建议

方国才(代表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建议:1、转变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立项方式,逐步实现从科研院所为中心的技术主导型向企业为中心的市场主导型转变,以及由单一性项目向集群性项目的转变。2、创新科研体制与科技成果管理机制。逐步改革高校内部的科研、开发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激励机制,实现研究、开发、转化、经营有机结合。3、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建设一支强大的科研人才队伍。4、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5、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力量进入企业,鼓励支持应用型科研部门与企业联合或直接兴办科技企业。同时,要打破科技人才交流的界限,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联合培养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或博士后等。6、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高新技术投资体系。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开放对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民间资本投资政策和体系,保护投资人利益。

加强苏台科技交流合作 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

胡有清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苏台科技交流合作,不仅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建议: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苏台科技交流合作的引导和管理。加快建立全省统一协调的对台科技交流合作管理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打破部门和地方分割,全面提高我省对台科技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2、进一步拓宽苏台科技交流合作的领域。特别要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和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3、进一步加快苏台科技交流合作的平台建设。通过建设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人才双向交流平台来提高实质性的合作研究项目数量,提高交流合作的整体水平。4、进一步加大对在苏台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将台资高新技术企业纳入我省自主创新战略体系,推动苏台两地制定共同产业标准,实现优势互补。尽快制定苏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引导企业间实行强强联手,促成苏台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联盟。


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刘国中

 



       江苏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更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1、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开放的理念引进高层次人才。将人才资源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2、充分发挥政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创新创业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人才。加强对引才业绩的考核。3、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用好高层次人才。4、不断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式方法。坚持引进领军人才与引进创新团队相结合,国内引进与国外引进相结合,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坚持给予优厚待遇与提供发展平台相结合。5、着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使江苏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加强省院合作平台建设  凝聚科研院所创新能量

张兴中

 



       近年来,江苏省与中科院合作成效日益显著,有力推进了江苏创新型省份的建设。建议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多管齐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省院合作平台建设,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将中科院与江苏省及有关市已建平台纳入江苏省创新体系,以实现共同推进成果转化,拉长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二是按照竞争、扶优、扶强的原则,在进行年度考评的基础上,对发挥重要作用的平台加大支持力度,给予较稳定的经费支持。三是鼓励省辖市结合实际,建立与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等共建平台,促进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四是加强政策配套。一方面对成建制的筹建研究院所进行政策配套,使之与现有政策要求接轨;另一方面对非建制的共建中心,参照成建制单位给予应有的政策待遇,以发挥更大作用。五是进一步重视人才作用,牢固树立以平台建设聚集人力资本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