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1年 / 第十二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1年 / 第十二期
发布日期:2011-12-05 10:51 来源: 本站原创

着眼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省政协专题视察“优化沿海开发产业布局”侧记

  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统筹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动新一轮沿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省政协在年初谋划工作时,把优化沿海开发产业布局、助推海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视察课题,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下旬,省政协副主席周珉、陈宝田、包国新与部分委员一起,分赴盐城、南通、连云港三市进行了专题视察。委员们进企业、走港口、查规划、听汇报,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为推进沿海地区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跨越发展建言献策。
 

            深切感受:沿海发展活力澎湃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沿海地区呈现出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综合开发加速扩张、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的‘三大态势’,开始步入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快车道,正在积蓄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成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既是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今年7月全省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工作会上对两年来沿海开发的充分肯定,也是委员们在视察中的切身体会。两天的视察,委员们不仅看到了沿海地区人民推动沿海崛起的热切期盼,还感受到了他们奋力朝着“两个率先”目标迈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南通市如东县太阳岛,国内首座外海人工岛,也是洋口港的配套工程。如今,站在太阳岛的观景平台上眺望,综合服务区、消防站主体已经完工;总投资60亿元的江苏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先后接靠11艘超大型LNG船舶,总卸载量达162万立方米。围绕LNG的运输配送,华港燃气、华洋LNG配送中心和新捷新能源加气站等配套服务项目已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开始投入运行。
如东,只是当前江苏沿海开发的一个缩影。从最北端的赣榆到最南端的启东,985公里的江苏海岸线,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赣榆县柘汪临港产业区,主动接受山东半岛经济圈的延伸辐射,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以石化、特钢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成为引领赣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大丰市风电产业园,委员们参观了我国风电企业的龙头——金风科技,观看了风电发展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品展示,切身感受了清洁能源的优越性及光明的发展前景。
分析现状: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两年多来,沿海地区在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沿港口和交通轴线布局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滨海产业园区连片开发、集聚发展的新格局,沿海地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空间布局明显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提升。
在情况通报会上,委员们详细了解了江苏沿海产业布局方面的有关情况。自国家规划和省委省政府三年实施意见出台后,省有关部门已先后编制了实施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两年多来,全省严格按照方案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积极发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重点开发区、临港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大力推动大石化、大冶炼、汽车、造船、风电、海工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南通,产业加速向园区集聚,跨江合作是新亮点。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快速建设。启东与上海外高桥(集团)共建的滨海产业园区基本建成,与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共建的江海产业经济园正式启动。在盐城,以盐土农业、高效渔业、沿海畜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新能源产业、临港重型装备产业、海洋生物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现代物流与湿地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连云港,已经形成了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项目加速向园区集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带动发展作用日益突出。
一些委员也指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重大临港业项目推进不快、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强等,仍然是优化沿海开发产业布局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积极建言: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没有产业的发展,就谈不上沿海开发,更没有沿海地区的加速崛起。委员们强调,沿海地区必须坚决按照省党代会关于沿海开发的决策部署,以五年推进计划为统领,依托大港口、突破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抓紧编制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强省级层面的统筹协调,推动连云港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石化钢铁等产业,盐城重点发展汽车、纺织、石化、食品加工、石油机械、节能环保等产业,南通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纺织、新能源等产业,加强产业配套和行业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沿海三市发挥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委员们提出,要坚持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作为引领,加快培育我省沿海新型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沿海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着力发展大型石化、钢铁、造船、汽车等临港产业,在临海一线形成更大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着力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现代商贸、信息服务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强现代服务业对沿海产业的支撑能力。
委员们认为,要积极做大做强海洋产业,努力增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江苏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壮大海工装备、海洋船舶修造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态环保、海上风电等新兴海洋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现代特色海洋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
在积极关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委员们还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委员们深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有沿海地区人民的奋力拼搏,有全省人民的共同支持,沿海地区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变成美好的现实。

 

各市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10月21日,省委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部署。省委书记罗志军发表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作书面讲话,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石泰峰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对于推动我省政协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月22日,省政协召开全省市、县(市、区)政协主席座谈会,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对学习贯彻省委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全省各市先后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推动政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11月25日,南京市政协组织召开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暨全市街镇政协工作委员会工作交流会。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在会上强调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政协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最新要求上来,为创成率先大业、办好青奥盛事、建设人文绿都凝聚强大力量。市政协主席缪合林出席并讲话。
11月23日,中共苏州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市政协主席王金华出席会议。蒋宏坤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全市政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政协工作更好地创新发展、服务大局提出了明确要求。
11月29日,中共无锡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职能作用,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市形成上下齐心、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为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11月30日,中共徐州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曹新平讲话,市政协主席庄华平出席会议。曹新平在讲话中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做好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在全市上下形成凝心聚力干事业、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日,徐州市政协召开全市县(市)区政协主席座谈会,学习贯彻落实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对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12月6日,中共盐城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市委书记赵鹏,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魏国强,市政协主席冯永农分别在会上讲话。赵鹏在讲话中指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协组织,要从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和职能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11月24日,扬州市召开全市政协工作座谈会。市政协主席徐益民出席会议并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履行政协职能,为全面提升“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省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目前我省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生产性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服务业市场需求不足;服务业发展在城市中的趋同性现象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开放度不足。为此,致公党江苏省委建议:
     1、改进政策引导方式,突出间接优惠、过程优惠和项目优惠。将税收减免政策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化为间接优惠为主。根据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自身特点,灵活采取跨期结转、项目扣除、缩短折旧年限、延长减免税期限等办法,充分发挥间接减免在税收优惠中的作用。将以结果减免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化为以过程减免为主。注重现代服务性企业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的税收优惠,降低现代服务性企业创业初期的投资和经营风险。对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从直接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过渡到以鼓励类项目为主。政策扶持范围要集中于被鼓励的项目本身,而不泛化于项目实施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
     2、以加强高端服务业供给能力为重点培育服务业市场。加大对高端服务业的投入,发挥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作用,形成一批有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化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有创新品牌、“两头在内”的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服务业需求,培育壮大高端服务业市场。
     3、引导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布局上协调发展。鼓励在大型制造业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解决空间布局上协调发展的问题,也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4、推动各城市服务业特色化发展。在全省服务业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的特色资源和分工,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通过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5、建设开放背景下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除集中力量建设省级以上聚集区外,对聚集区的支持方式要由政策性支持向市场服务型支持转变,着重通过聚集区内信息流、商业流、物流的建设来降低交易成本,培育高效的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化建设,尤其是在省级重点聚集区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中,大力引进国际现代服务企业,加大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电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资金以及竞争机制,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份额,提升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服务管理

近年来,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镇、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新型社区的增多,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课题。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支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而且农民原来附着在土地上的资产、资源、分配等利益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理顺,容易出现居住地“管不着”、集中居住的村(居)民“不服管”和部分村(居)民“无人管”的情况。为此,南通市政协建议:
    一、全面推进新型社区试点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抓点带面,精心选择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新型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统一新型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将新型社区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开展新型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把新型社区建设引向深入。
    二、强化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医疗、失业、养老、最低生活等纳入其中,采取变土地的一次性补偿为终生补偿、土地使用权入股、以土地收益为主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等形式,从源头上、制度上保障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年老有保障”。认真抓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三、理顺涉及集中居住农民的隶属关系。探索实行“一区两制”管理模式,即社区居民日常服务管理属地负责、经济利益原社区保障,社区居民在搬迁前原社区的经济利益关系保持不变,享受现居住社区的服务管理,确保与原有基层村级组织稳步对接。保留并逐步调整新型社区居民与原村经济利益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
    四、提高社区服务层次。大力推进新型社区主题公园、居民学校、议事厅、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公共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议事、健身、娱乐等需求,以先进的文化和高层次的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让新型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加强社区服务管理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充实社区。或采取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锻炼的方式,充实社区服务管理力量。同时,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增强社区工作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