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1年 / 第七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1年 / 第七期
发布日期:2011-09-20 17:36 来源: 本站原创
特别报道
 
专题议政给力江苏“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省政协召开驻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
 
作为全国大学、在校大学生最多的省份,我省对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进入“十二五”,我省又不失时机地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并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置于“十二五”发展各项战略之首。
省政协认真解读新形势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紧扣发展主题主线,明确履职重点,找准着力方向,近日专门召开驻江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围绕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及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听承意见和建议。会上,17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科技管理、培育创新型人才、建立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人才培养、重视基础教育、做好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估和人才的集聚等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把握关键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江苏的发展,不能只靠代工,要强调原创,要有自主品牌,才有生命力”,谈到科技创新,一位委员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委员们认为,要增强科研战略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考虑国际大环境,并利用地方资源、人才和优势,把自己的发展点慢慢培育出来,急功近利没有出路。一些委员结合在国内外考察的情况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主要载体是国家级、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任务是集聚人才、提炼成果、技术转移,对行业的技术核心进行支撑,对企业的技术进行支持,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科技创新体系就是成果转化。比如,在发达地区应建立研究院,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校企联合中心,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支持;应建立一个政产学研资合作机制,政府、产业、学术、研究、资本,缺一不可,在支持高校成果转化的同时,更要支持上游的政产学研资合作载体,让它有前瞻性,并推动其与下游合作,提高技术成果的成熟度,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和扶持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江苏过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江苏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围绕创新驱动,一位委员在发言中形象地列举了三个观点:一是有了创新不一定能够产生驱动,经济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只有创新的比重大于投资,才是创新驱动。二是不仅有产品创新,而且有产业创新,应在扶持企业研发主体的同时,推动有限的科研机构投向企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把人才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自主创新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引进、吸收再创新三种形式,因此,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己创新,而应是一种资源整合,确切地说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委员们提出,要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把知识产权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科技奖励评审以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建立各主导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和预警机制,并列入绩效考核体系。对科技、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出多种规划,在新闻出版、影像和新兴高科技产品,比如软件、动漫、网络产品等,像专利、商标那样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建立和完善符合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专利转化要有一定的扶持,联合执法需要行政和司法联手。
 
夯实基础 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省必先强教,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是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其实许多问题都出在人员素质上”,一位委员在强调全民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时直截了当地指出。教育对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建议要重视基础性的全民素质培养,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提升高级技工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细致负责态度和内部协同精神;要重视成果转化和在形成成果过程中的人员思想作风、思想品德、协同精神的形成,积极宣传表彰教育家和教育界的优秀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愈来愈明显。对此,委员们建议,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范,提出各类职业院校办学要求和标准,推动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上一个新台阶。根据获得高级工以及技术工种证书学生数的多少,对学校进行奖励,以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以已有高级技师的数量,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之一,引导企业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整合职业学校,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将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规模小、专业重复、办学效益不高的职业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整合。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有利于人才引进,尤其是从产业部门吸收人员到职教任教的机制,通过提高教师水平,更新教师知识,促进教师对新兴产业的了解,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重视根本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自然资源禀赋不足,依靠人才走创新型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科技人才不是干部,科技人才不一定都是靠培养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冒出来的,你给它一个好的氛围,好的气氛就可以”。委员们一致认为,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可依靠的优势,一定要给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营造吸引人才的优质环境,不仅仅是一种待遇,还需要一种发展的空间,在全社会树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环境优先优化的战略观念。同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使优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在江苏这个福地上安心创新。
委员们建议,要重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工作,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各种实际困难,特别是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把有希望的年轻人送到国外去,把国外有水平的人引进来。提升用人的国际化程度,通过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参与建设。研究人才流失的原因,通过建设一个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有公平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有优势的基础教育,有优良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安全卫生的食品,有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吸引人才留在国内创业,把创造的财富留在国内,也吸引外国人才到江苏来创业、创造财富。注重团队意识,优势学科除了要发挥带头人的作用,还要为其他的年轻人拓展成长空间,避免出现一旦学科带头人离开、整个学科水平就明显下降的情况。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后备人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设立奖学金,让学生有志于到企业进行创新实践。
(尹毅 刘影)
 
 
 
 
热点聚焦
 
为千家万户的健康把脉
——省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卫生人才”,“建立完善对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目标责任制”,“利用预约分流和优化就医行为”,“探索推行‘3+X’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近日,省政协举行十届四十一次主席会议,围绕“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一条条中肯的建议,犹如一个个新鲜的金点子,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关注。
到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的省政府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为,委员们的发言分析透彻深刻,提出的建议有见地有价值,针对性、指导性强,体现了省政协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视农民的健康需求
 
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条件,从2006年开始,我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加强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如今全省所有县级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初步形成。
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认识水平和措施力度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仍不平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农民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委员们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建立主要领导任期卫生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农村卫生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结合本地实际,主动研究问题,制定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卫生投入机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
针对乡村卫生人力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状况,委员们强调,要用好对农村卫生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医疗卫生人才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设立培训乡村卫生人员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乡村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继续组织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适宜卫生人才,深入开展乡村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鼓励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自学等形式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注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作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双重功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一方面能有效地做好群众的健康工程,一定程度上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少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医院机构两级分工合理、双向就诊服务体系以及社区首诊机制的建立,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4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81个,绝大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生、医疗、康复等“六位一体”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委员们建议,要确保财政投入足额到位,制定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倾斜,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条件;切实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将医生的经济利益与药品的使用比例相分离。鼓励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建立社区医生正常的学习深造、职称晋升机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在职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技水平。建立公立医院和社区长期定点协作、公立医院选派医疗专家定期到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巡诊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加快保障制度整合,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
调查显示,健康咨询和饮食指导是居民首选的两个需要社区上门服务的项目,71.22%的居民希望有老年门诊、心理咨询与疏导等社区服务。对此,委员们认为,“3+X”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值得省内有条件地区探索推广。“3”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3人,承担主要工作职责;“X”由集团医院医生、护士及志愿者组成,根据自身工作和资源优势,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方式、提供健康咨询指导、上级医院预约服务等。通过开展这一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团医院和社会力量得到充分使用,居民可获得综合、连续、主动、可及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促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形成。
让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从以疾病治疗、管理为核心过渡到以疾病预防与健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世界先进国家正在将实现卫生信息化作为改进全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努力推动从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向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发展。
委员们在之前展开的调研中了解到,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成绩显著。比如扬州市广陵区自2008年全面启动包括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内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9万份,并全部实现计算机动态管理,对全区2.2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人进行跟踪干预,相当于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围绕目前我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信息孤岛、标准不一、安全隐患等问题,委员们建议,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要做到互联共享,各个相关系统必须坚持终端开放,在建设自身信息系统时应为今后共享留下统一接口;要统一制定相关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正在建或准备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尽可能兼容所辖区域、医院已建成的信息系统,避免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将健康档案信息分为不同等级,设立不同权限,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漏;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机构,同时对所有医院,无论是公办还是民营都给予财政支持。
 
(刘影)
 
委员微博
 
通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得城乡交流的管道更加通畅,让已转移到非农部门的青年劳动力,连同他们家庭中的妻儿老小都能团聚在城市中安居乐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省政协常委包宗顺
 
根据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对后备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人力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与职业培训机构信息的联接,强化就业信息对就业培训的引导、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培训内容与用工需求的脱节。
——省政协常委杨德才
 
在人才培养内容上,鼓励学校实施学分制、选修制、大类招生等改革措施,逐渐扩展通识教育,形成一个以宽专业、宽基础、宽口径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内容体系。让本科教育的通识性、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成为高校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技术引进要从以发展生产能力为主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为主向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主,从以购买生产线和设备为主向以购买设计制造技术为主转变,这是提高创新水平的关键。
——省政协委员吕拔生
 
要将人力资源的潜力转化为现实发展的优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必须要象尊重高级专家那样尊重高技能人才,象重视高级专家的培养那样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象关心高级专家的成长那样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省政协委员吴可立
 
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目标差距,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无法实现产品向利润的转化,则产学研合作的最终目的得不到实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在产学研合作中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
——省政协委员金鑫南
 
人才,是组织中具有高水平、高智慧、高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骨干人员,是各项事业的领跑者。人才资源是比资金、资产等更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
——省政协委员郭金东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必备才能,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不松懈、不动摇、坚定不移地长期做好教师培养工作,从源头上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省政协委员徐玉麟
 


精彩建议
 
切实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
 
一、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目标。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药品及器材采购供应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医保支付方式、监督管理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理顺并重新构建起公立医院新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二、坚持政府主导,提供基本医疗。现阶段,政府提供的只是基本医疗服务,而非所有的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是指:保证社会成员实现其基本的健康权利,医疗卫生事业有能力提供、同时医疗保障基金有能力支付的医疗服务。
三、科学增加投入,让政府责任归位。在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中保证应由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的建设经费、大型设备配备经费、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的足额预算安排。对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公立医院继续实行有偿服务,收支两条线。政府对公立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成本(或准成本)定价,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用作包括人员经费在内的机构运行经费。建立政府对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以质量、数量、病人满意度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并建立政府对医院的奖惩制度。对公立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的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服务(如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会诊)活动进行补偿。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足额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
四、合理配置资源,遏制医疗资源集中化倾向。在对现有医疗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层级、架构清晰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对于医院的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使用、维护和更新要进行合理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遏制医疗资源集中化、垄断化倾向。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放到社区去,把小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于基层医疗机构。
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生薪酬设计要以技术含量的高低、风险程度及工作强度的大小为导向。医生的考核还应有职业道德、患者满意度等综合指标。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要将科室成本控管设计在费用发生前,实现医生奖金与工作量挂钩,从以医疗为中心的多收多得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鼓励创新和多劳多得。绩效激励目标要明确,体现收入、风险、技术、质量等价值。
六、完善制度设计,落实双向转诊。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双向转诊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医院及临床各科的考核目标。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设备、技术、人才力量或水平,加强培训,熟悉下转病人康复治疗等业务,满足由上向下转诊治疗的需要。对于在社区建立卫生服务机构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应通过制度设计、梯度报销医疗费用等形式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七、实行全行业管理,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对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鼓励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并引导其向高、精、尖、专方向发展,让民营医院供特需、可盈利。公立医院可部分保留高、精、尖、专等特色科室,主体部分逐步达到保基本、保公益的目的,形成公立、民营各归其位、司其职的医疗格局。
 
——农工党江苏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