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2年 / 第三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2年 / 第三期
发布日期:2012-06-06 11:06 来源: 本站原创

    “从全球来看,一个地区要提升它的文化影响力,最主要渠道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积极梳理并分类统计我省文化和教育两个系统现有的公共资源,包括场所、设备和人才,建立相应的文教资源数据库”……在今年的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委员们大会书面发言的热门话题。

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在东海县双店镇东池村的农家书屋,前来寻求春耕知识、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农民在静静地翻阅图书资料。这只是我省建设农家书屋的一个缩影。1996年以来,我省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成并投入使用1.5万余家农家书屋,总数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脑袋富口袋”,“致富知识送到家,农家书屋人人夸”……农家书屋已被广大农民誉为快速致富的“加油站”、传播现代文明的“播种机”、学习先进技术的“充电所”,它传递的文化走进了千家万户。

  “尽管我省的农家书屋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也存在着重建轻管、图书总量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徐苏指出,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加油站”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要对照星级书屋评比标准,完善设备设施,健全各种制度,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和管理制度建设,开展评选表彰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读书明星、星级示范书屋等活动,积极推动各地管好书屋、用好书屋。在图书的配备上,应该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为主。

  在城市打拼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同样牵动着委员们的心。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差距仍然较大,面向农民工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还不能适应农民工文化需求。省政协委员陈金屏建议,各级博物馆、美术馆可与社区、用工企业共建流动展厅,送展览上门。如博物馆可开展“城市故事”巡回展览和演讲,帮助农民工了解所在城市、增加归属感;美术馆可为农民工开展书画培训、创作辅导,帮助他们陶冶情操、增加技能。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可与社区、用工企业共建流动点、分馆(站),帮助建立面向农民工的“书屋”、“艺术团”、“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等等,构建网络健全、服务优质的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有他们的精神家园。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文化惠民,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省政协委员杨文喜在发言中建言,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我省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重心下移,倾斜基层,普惠群众,促进和谐。深入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不仅需要完善基础设施,还需要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民盟江苏省委建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以走文教结合道路。梳理并分类统计我省文化和教育两个系统现有的公共资源,包括场所、设备和人才,建立相应的文教资源数据库。利用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如省文化厅网站和省教育厅网站开设互动窗口平台,建立机制,形成制度,规范流程,为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学习和使用,真正实现文教资源共享。结合区域历史文化的基础和现有教育资源的现状,市区两级分层设计、分类试点、分步推进,从“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入手,将“文化深耕”计划逐步由学校向家庭、社区推动,通过项目来带动人文环境的改善。

  在文化传播载体方面,“云媒体电视”具有视音频接收、上网冲浪、电视阅读、在线咨询、网上办公、电视商城、视频通话、智能家庭、电视教辅等功能,它的诞生和应用,以及支持‘云’的网,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智慧电视时代的到来。委员们建议,要高度重视“云媒体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省政协委员耿乃凡认为,智慧的运行,能创造更幸福的城乡生活;智慧的管理,能奠定良治社会的技术基础;智慧的发展,能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并推动经济增长。作为一种新型载体,“云媒体电视”对于实现智慧江苏、幸福民生能发挥重要作用,各地要适时推动,大力发展。

力争形成文化产业特色

  文化发展要在全球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必须找准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产业优势。就我省来看,尽管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凤凰出版集团、江苏广电集团、江苏有线网络公司、江苏演艺集团都连续两年入选。但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江苏文化影响力还未能充分发挥,一流作品数量不够多,在行业中能发挥龙头引领效应的企业相对有限。黄信委员提出,要把影视产业作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在税收、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影视产业成为最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最能产生轰动效应、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形成江苏文化产业的新优势。

  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无锡市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地,多个园区”的大格局,成为全市重点发展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除无锡外,南京、常州、苏州等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了建筑、服装、日用品、广告策划、商业摄影、美术雕塑等各具特色的创意门类。民盟江苏省委认为,我省已经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下一步要在制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适用型专业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下工夫,特别是要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全国115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我省有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镇江、淮安、无锡、南通、常熟、宜兴10座,数量居全国首位,文化大省名不虚传。如何延续历史文脉,进一步突出江苏的古城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受到了委员们的关注。省政协委员梁洁将目光投注到了具有“一江、两岸、三城”特色的宁镇扬历史文化名城人文都市圈上。她认为,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首先要完善各地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规划以及修缮性详规,形成区域内古城文化保护的完整规划体系。制定切合各地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指导古建筑保护和民居维修的操作指南。对分属不同部门、单位的文保公共资源,宜以项目为单位,采取划转、置换等方式进行整合,切实提升管理效能。

积极开展苏台文化交流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作为全国对台文化交流基地, 2011年7月,苏州文创产业交流会在台举办,共有总额40多亿元的32个项目签约。两岸关系的发展和苏台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为苏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互赢、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意义深远。

  省政协台联界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就加强苏台文化交流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提出,必须进一步突出文化产业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把文化产业纳入整体平台建设。例如在江苏台湾周、海峡论坛、紫金山峰会等重大对台活动中增加文化产业专场活动;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借助网络优势,介绍文化产业政策;加强两岸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自主交流和行业监管;利用青奥会契机,积极探索两岸在出版发行、印刷、影视制作等方面的合作途径,大力开展与台湾在旅游、会展、体育方面的交流合作。

  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人才交流是重要渠道。这是委员们在发言中的又一共识。民盟江苏省委提出,要加大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力度,把培养、培训、引进、留住和使用好人才,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台联界委员认为,要争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苏台两地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合作。何颖飞委员呼吁吁,积极选拔青少年人才,促进相互交流,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文化作品。(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