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2年 / 第五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2年 / 第五期
发布日期:2012-06-06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经济竞争力

徐雁(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名牌经济对我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我省名牌产品总量与经济规模还不相称。建议:一是重视企业家培训教育,增强企业主体意识。对于具备基本条件的企业,应重点提升企业名牌意识,通过扶持、规范中介咨询服务业,鼓励和吸引国际著名品牌咨询服务机构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高质量品牌规划服务;高校、科研院所也要为我省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辅导。对于已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则要重点引导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努力,实现“要我创名牌”到“我要创名牌”的转变。二是做实做细不同层次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自然或人文环境、未来发展需求,编制适合本地特色、可操作性强的名牌战略规划实施细则。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在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以及提升品牌层次上下功夫,由产品名牌向企业名牌、文化名牌发展。做好行业、区域品牌规划工作。以名牌企业为龙头,扶持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以城市群为依托的我省区域名牌。进一步提高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注重保护现有名牌和区域特色,避免受保护的传统工艺、区域名牌、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老城改造、行政区划调整、企业改制过程中消失。三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完善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平台,定期检查名牌战略政策落实情况。切实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协调,理顺机制,形成合力,真正促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四是规范优化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对假名牌评比诈骗、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营造保护名牌的法治环境。对地方保护主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横向上建立各地区、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纵向上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吴胜兴(代表民盟江苏省委)

  与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相比,我省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建议:一是尽快成立“苏商管理学院”。由省中小企业局牵头尽快成立“苏商管理学院”,负责运营管理,聘请省内外著名高校商学院优秀师资,分类培训从事传统制造业的苏商,着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性认知能力。按照“边建设、边运行、边完善”的方针,定期开展培训,开拓视野,增进交流,推动我省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打造区域行业产业集群品牌。由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牵头负责,以我省确定的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为主,加快推进区域行业集群品牌建设,促进传统制造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区域行业集群品牌作为公共资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成立区域集群品牌管理机构,对品牌创建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重点抓好核心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以核心企业品牌带动区域国际品牌建设;构筑品牌发展的公共平台和良好环境;扶持引导行业协会培育企业名牌,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区域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历史和人文文化资源,创造区域产业集群文化和企业文化,赋予区域品牌文化内涵;集体应对贸易摩擦和危机事故,维护集体品牌声誉。三是建立区域行业协会维权公约。借鉴浙江温州、永康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我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中率先建立区域行业协会维权公约,保护企业产品创新成果,促进传统制造企业走产品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拓展协会职能,加强协会企业合作。四是创建区域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中,选择在国际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性产业集群,尽快创建“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点带面,通过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和扶持,带动区域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以“效率”为抓手 推进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陶克中(代表民建江苏省委)

    我省在全国较早提出建立创新型省份,多年来始终坚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创新升级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创新要素进一步向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模式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政府投入引导、民间投入为主、多元投入并存的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技术装备水平,加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二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增强产业经济效率和竞争能力。突出传统产业这个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传统制造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提高行业主导产品的研制水平,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加强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的基础能力建设。三是以节能减排为约束性指标,努力提高江苏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提升。效率指标作为约束性刚性考核指标,要把万元GDP能耗、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作为刚性考核指标。制定严格的行业产业能耗、物耗指标,明确新上项目达不到指标、通不过节能评估审查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利用经济手段支持现有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苦练内功,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对规模以上企业和能源资源消耗大户,要组织进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清洁工艺、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力,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夯实创新人才队伍基础

徐菊英(代表民进江苏省委)

  为更好地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切实提升我省大学生创新水平,建议:一是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提高大学生创新活动经费投入,加大高校特色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力度,让“985”、“211工程”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层次。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为所有大学生提供参与创新活动实践的机会,让有才能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根据实验室特点,设立并评审正高职称岗位。新进的理工科老师先到实验室工作,以提升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实验教学水平。推广南京大学经验,鼓励高校为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研究完善教师指导学生创新的相关激励政策,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等同于发表相应的论文,在工作量计算上也要有所考虑。三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逐步扩大大学生自选课程范围,培养多样化、具有交叉学科基础的大学毕业生。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定,加强对本科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开设必要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重视研究生面试环节,将重点放在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上。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要提出具有一定创新点的明确要求。四是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目前我省各高校在学的2万多名博士是宝贵的创新人才资源,更应加强培养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可通过政府资助方式,开展“博士海外行”活动,带动我省部属高校开展类似活动,推动我省博士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五是进一步要求政府部门主动走进高校。高校教育质量提高,高校的创新活动与社会密不可分,需要得到社会广泛支持;高校大学生学习实践、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更需要得到企业、行业协会的参与、支持。同时,我省高校也是富含创新成果的金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智库。政府各部门要主动、经常走进高校,为他们排忧解难、牵线搭桥,努力实现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和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的双赢目标。

 

 

推进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

秦小麟(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从规划布局、产业政策、招商项目、科技创新等方面,将新材料技术及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领域,有力地推动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议:一是积极探索依托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建设新材料产业专业孵化器,加快推进新材料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新材料产业创新链条和研发成果转化周期都比较短,研发成果转化又往往面临产业化装备及应用领域开拓薄弱等共性问题。要依托具有新材料研发优势的高校,建设新材料产业专业孵化器,通过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强化优势科技资源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际支撑。二是以专利和标准为支撑,加大品牌战略实施力度,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我省新材料产业知名品牌较少,品牌缺失已成为新材料企业规模继续扩大、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障碍。要积极支持江苏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材料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并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参与标准制定,使技术、专利、标准和品牌形成良性互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三是强化资源意识,研究制定重点产品的可控资源发展战略,通过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培育应用产品群。我省的锶、高岭土、陶瓷土、膨润土、硅等资源储量、质量在全国都具有较大优势,要依托省内科研单位,切实加强对这些可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建立以特色优势资源为核心的新材料产品群,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高竞争性、高垄断性的新材料产品。对相对缺乏的资源,应当扩大资源引进渠道,建立与上游资源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强对资源的实际控制力。四是以省内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发展一批新材料品种。近年来,我省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对上游材料产业在性能和功能上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必须有效提高优势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对省内已有的这方面新材料生产企业,要在技术和管理上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重点指导,在税收、融资上给予政策倾斜,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对省内尚不能自主生产的新材料,要以国有独资、合资等形式尽快建立相应生产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升级的动力与潜能

袁亚非(代表省工商联)

    近期,省工商联会同有关部门对我省小微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了解小微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升级来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从企业层面看,小微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创新,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从政府层面看,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优化小微企业创新升级的政策环境;加强各类创新载体建设,为小微企业创新升级提供优质服务。但是,小微企业创新升级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建议:一是增强对小微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小微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吸收了绝大部分的低层次劳动群体和新生就业群体,是实现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小微企业既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许多大型企业都是由小微企业发展而来,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扎实做好让小微企业受益的工作。二是推动创新要素向小微企业集聚。财税政策适当向小微企业倾斜,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税负,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议设立省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类省级创新项目资金对小微企业进行单列申报评选。将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纳入人才培训整体规划,帮助企业挖掘创新潜能。促进产学研资源向小微企业下沉,加快完善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社会资源助推小微企业创新升级。三是加强典型宣传与引导,提振小微企业创新升级动力。初始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主最大的困惑和难处是缺乏经验和思路,发掘、树立和宣传一批小微企业求生存、促转型、谋发展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小微企业创新升级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典型引路,推动企业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小微企业创新升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