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泗洪县西南岗的农户家里,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打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自来水从指缝间流过,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时间回到三年前——2009年9月,在洪泽县朱坝镇马棚村,她亲切地询问77岁的村民李秀兰:“你家现在用什么水?用得好吗?24小时都有吗?”身体硬朗的李秀兰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自来水,用得好!”2010年9月,如皋市长江镇的李老汉打开自家的水龙头,开心地向前来走访的委员们说:“我们农民现在用的水好啊,干净、方便,用得又放心”。2011年9月,在丰县凤城镇,看到农户家崭新方便的水管、水池,看到提案得到相关部门认真负责地落实,委员们感到由衷地高兴。
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件关乎改善千万农民民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全面小康进程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新一轮为农村办实事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10项实事工程,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3年时间解决全省1200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比全国2013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整整提前了3年。
各民主党派省委、工商联和广大政协委员对此十分关注,每年都有提案建言献策,省政协连续四年将这类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带着对农民群众特有的关心,张连珍带领提案者和省水利厅、住建厅、环保厅、卫生厅等提案承办单位,先后赴淮安、南通、徐州、宿迁等地现场督办,推动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如今,全省越来越多的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确保水源安全
在丰县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区内,随便走进一户家庭,看到的是方便的自来水龙头、规范铺设的管道,还有农民满意开心的笑容。可是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被卫生部列为“江苏9个高氟县之首”, 浅层地下水含氟量平均值超标4~6倍,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氟害区有70%以上的人口患有氟斑牙病。当地一位渠姓老汉为儿子张罗介绍对象时,女方不满意的就是他儿子的一口黄牙根和他们家的高氟水:“啥时你们装上自来水,再谈俺女儿过门的事吧”。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拥有持续、安全、洁净的饮用水,不仅是百姓心中的企盼,更是广大农民群众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健康的必要保证。呼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成为政协委员提案的热点和焦点。
保护好饮用水源,是保证供水水质的基础。农村饮水的安全问题,部分是由于水源安全得不到保证造成的。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或深度处理措施,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民革江苏省委在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议”和“关于切实做好苏北区域供水的建议”提案中提出,切实保护农村水源地环境,综合分析区域供水的水源水量、水质、水利、自然灾害等方面安全风险,分析可能存在的持续污染源和突发污染源的来源及强度、污染发生频率,研究影响水源系统安全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和预警,整合环保、水利、建设、卫生以及缺水企业水质监测分析的力量。
提案主要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委员建议,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全省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及时研究和部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项目分散的特点,省水利厅成立四个督查组,定期检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各市水利局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委员提案的密切关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企盼,形成了一股合力。2011年4月,由省发改委、水利厅、卫生厅、建设厅等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省级验收,评定为优秀等级。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解决1275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手压井“下岗”了,蓄水缸“改行”了,“含氟量”降低了。丰县农民彻底告别了高氟水,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幸福涌入百姓心田。一位委员在提案督办会上说,看到农村饮用水工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看到农民朋友脸上的笑容,我们真的觉得很欣慰。
统筹区域供水
“这水蛮甜的,以前我们用的水,水压不够,水质不良,水量不足,而且是分时段供水,现在每天24小时保证供水。”对于宝应县安宜镇的农民卢之明来说,县里的区域供水工程解决了他家多年来的吃水问题。农村通上了城区的自来水,宝应县的农村居民告别了饮用不达标自来水的历史。这对一些企业来说更具非同寻常的意义。该村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有了自来水,水压高了,不仅消防安全措施提高了,更解决了企业生活用水的不便,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工人愿意到我这里上班了。”
区域供水延伸,实现城乡供水方式同网、同质、同价,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目前,我省苏南多数地区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彻底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但苏中、苏北地区区域供水建设进度还需加快,有相当数量的乡镇和村还不能实现区域供水。民进江苏省委在“关于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中提出,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走统筹区域供水之路,由自来水公司为主承担农村供水任务,让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喝上真正清洁、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农工党江苏省委在提案中建议区域供水跨行政区划,涉及到县(市)之间的局部利益,需多方协调,共同推进。
省有关部门认真采纳委员的意见建议,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立足于实施区域供水的高起点,用更高的标准科学制订工程建设规划。从科学选择水源到管网配套建设,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和推进区域供水有机结合。坚持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坚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区域供水、水源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坚持近期工程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和运行模式。在苏南、苏中地区,主要采用区域供水工程延伸,有840万农村居民通过区域供水延伸工程,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和同价的供水方式;在苏北部分不具备区域供水延伸条件的地区,根据水源条件和乡村布局结构,建立镇联村的独立供水管网,保证供水水量和水质。同时,按照区域供水规划,对联镇村建立的独立水网均留有区域水网接口装置,与将来实施区域供水相衔接,有861万人通过镇村联网解决供水安全问题。
有时候,幸福其实就这么简单、这么质朴。对农民群众而言,喝到了与城里一样的自来水,就是幸福;对提出提案的政协委员而言,听到他们这样的幸福话语,又何尝不是感动和快乐?
建立长效机制
好的社会事业要有好的制度来保障,好的制度要有好的管理来实现。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必须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这其中,合理的水价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
致公党江苏省委在提案中提出,实行规模发展,切实降低水价,形成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但也有一些乡村因为管理不到位,运行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水质、水量、水价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改水工程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农村水厂用电纳入农用电范围,继续对农村自来水缓(免)征收水利工程水费、水资源费,以降低制水成本。省政协委员李志宏则在提案中算了一笔用水帐:“目前农村水价为每吨1.5元至1.7元,有的地方高达2元。过高的水价导致部分农户减少使用自来水,甚至不使用自来水;而自来水使用量的降低,又导致水价不断趋高,最终必将影响自来水厂的生存。”
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同网供水的南通市,由于政府为农民饮水提供了补贴,所以农村居民饮水价格比城里更低。如皋市丁堰镇鞠庄村的村民望着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激动地说: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长江水,虽然生活在农村,但生活跟城里人没啥两样。一家五口人一个月的水费才不到10元,比起城里人用水,一吨水要便宜好几毛钱呢!
合理的水价只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机制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用地、运行、产权、投资养护等都事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建管并重,一建即管”。省政府办公厅颁发《江苏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投资政策、产权制度、运行维护到水源保护、制水工艺、水质检测、水价政策、部门职能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细则,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可靠长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引得清泉惠万民。在老百姓的眼里,没有哪一项事业比办到他们的心坎上来得更为实在、更为幸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就是办到人们心坎上的民生工程,不仅要建得起、用得上,而且要让老百姓长受益。
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