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4年 / 第十一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4年 / 第十一期
发布日期:2014-12-08 10:51 来源: 本站原创

 

健康心灵:快乐成长的阳光雨露

——省政协专题协商“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综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儿童少年身心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谐,关系到民族的繁荣昌盛,关系到国家的长远未来。省政协对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高度关注,张连珍主席主持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副省长曹卫星到会通报情况。举全社会之力促成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加强教育引导:心理健康之基

    儿童少年的心理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塑性也很强。加强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对于培育未成年人理性包容、团结友爱、开朗自信、奋发进取的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江苏省委主委周健民说,通过对徐州、连云港等地部分城乡中小学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心理压力大、行为缺陷、容易走极端等问题在部分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他呼吁,尽快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监控与连环维护体系,鼓励青少年个性发展,避免单一僵化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贴标签”,促进儿童少年提升心理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援助。

    “青春期身心健康关乎每一个家庭,处在青春期前后的学生更加渴望心理疏导解决困惑”。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徐菊英建议,重视青春期教育,重视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配备好心理学教学设施,建立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连续监测机制,避免“青春期危机”影响家庭和社会幸福。

    省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徐毅英认为,目前,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学校开展,但学校又与家庭、社会缺乏相应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干预时大多重视存在问题的解决而忽视积极品质的开发。为此她建议,加大对中小学校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规范相关课程设置,构建“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学习榜样”,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耿乃凡认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各级政府应积极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特殊重点群体:需要更多关爱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加快转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成长环境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心理健康成长,更应受到重点关注。

   “我省弱势儿童群体在自我评价、学习习惯、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在于监护人的监护意识淡漠,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父母是第一责任主体的观念缺乏”。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主委程崇庆建议,“必须强化弱势儿童家长的监护责任意识,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把关爱弱势儿童的重点放在‘兜底’,放在敦促家长承担儿童成长第一责任人职责上”。

    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吴胜兴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度较低,接受优质教育难,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较差。他提出,通过降低进入公办学校门槛、实行“教育券”制度、改善城市教育资源配置等方式,让流动儿童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歧视和排外现象,推动流动儿童融入社会、融入学校。

    “留守儿童一般半年左右才见到父母一次,长期远离父母,孩子能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吗?”面对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调研的数据,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麻建国建议,人社、卫生、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组织对外出务工人员宣传普及儿童心理健康知识,促使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保持密切联系,给孩子更多的心理关爱。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基层网络体系,深化社会关爱活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解决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转移人口子女入学、居住、医疗、社保等问题,使他们能带着孩子一起进城工作和生活。

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强大合力

    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担责任,共同努力。

    周健民建议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平台。一方面,充分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增建校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鼓励大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会生活。

    针对“择优而助”等一些不恰当的慈善行为对受助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损害,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省委主委洪慧民建议,把保护受捐助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作为首要目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民政部门牵头,统一管理慈善机构,建立青少年社会捐助申请制度和困难青少年信息平台,规范捐助行为流程。

    “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创建有利于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耿乃凡委员建议,宣传、文化、新闻媒体、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要各司其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视正面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众媒体的监管和引导,避免低俗文化垃圾对儿童少年的侵蚀,切实加大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余国威)

 

 

 

 

 

 

 

共筑夕阳路   情暖老人心

——省政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集中视察侧记

 

    “在这里可以唱歌、跳舞、锻炼身体、与朋友聊天……一天到晚我忙得很呐。在省老年公寓,84岁的丁奶奶一边做着腿部按摩,一边乐呵呵说。

    “一顿饭10元,政府补贴8,我自己才花2。这都是共产党给我们老人的福利啊。在泰州市海陵区响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6岁的杨大爷对着委员们笑得合不拢嘴。

    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推进老年医疗服务……如今,丁奶奶、杨大爷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年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既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老年事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部门的贯彻落实,也得益于省政协长期以来的积极推动。

    为进一步了解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现状,近期,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走进南京、泰州两市的相关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基地进行了集中视察。

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

    截至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33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535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536个,城市社区小型托老所264个,虚拟养老院”52个,各类养老床位45.47万张,养老护理员21700余名,持证上岗人员占全国总数的20%

    这是在视察前召开的情况通报会上,省发改委、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和卫计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向委员们介绍的当前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这一连串闪亮的数字,反映了近年来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

    加大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安康关爱行动精神关爱计划,为居家养老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通过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和体育健身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健康与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方便老人就近享受基本医药服务;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为老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南京、无锡两市列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围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等个方面率先探索。

    “对照浙江、上海、山东等周边省份,我省还有差距。要加大工作力度,建设更多的养老基础设施,投入更多的财政普惠性补贴,惠及全省老人。委员们指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有数量上的递增,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要继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经费保障和增长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扶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一份真诚温馨的承诺

    “养老服务机构有了,如何吸引老人入住?在泰兴市大庆老人院,委员们找到了解决方法。这所全省首家民营养老院,已经先后护理老人4138人,有16位老人活到了100岁以上。奉若亲生、情同父母是我们办院的初衷,低偿服务、爱心护理是我们办院的宗旨。老人院负责人告诉委员。低偿服务,让老人们能够住得起养老院;爱心护理,让老人们愿意住养老院。这是他们对老人们许下的承诺,也是他们受到老人们认可的秘诀。

    委员们欣喜地看到,如今我省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都作出了类似的承诺。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说,中心的目标就是提高老人的活动能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温馨、和谐、快乐的幸福晚年。专门为独居或有困难的老人提供的饮食服务,一日三餐仅收费14元,并提供送餐服务;求助中心,老人仅需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为老人服务。泰兴市响林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一个多月,就建立了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两支队伍,开展为老人助洁、助医、助困等帮扶活动。老人们入住市福利中心,每月仅需1020元,就可以享受吃喝住行全方位服务。照现在这标准,我起码要活到100岁。入住该中心的一位老人大声对委员们说。

    在视察活动中,委员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老人的笑脸,听到最多的就是老人的笑声,感受最深的就是老人发自肺腑的幸福。老人们争先恐后地告诉委员们,现在吃饭便宜又卫生,就医拿药方便又快捷,健身娱乐设施越来越完善……这些都让他们充满了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一张美好宏伟的蓝图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为辅助,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城乡所有老年人,符合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到乡镇(街道)四级互联互通,居家呼叫服务和应急救援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

    蓝图已经绘就。视察中,委员们在全面了解老人起居等日常生活的同时,详细分析老人真实需求与现有养老服务水平的差距,认真寻找把蓝图尽快变成现实的良策妙方。

    “中国是个传统社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居家养老都会是主流。必须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委员们提出,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开展邻里间互帮互助、结伴助老,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站式和到户式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事业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应该加快顶层设计,引入市场资本进入养老事业。委员们认为,大力扶持和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坚持老年服务产业福利化和商业化同步发展,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切实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加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委员们的一言一语,饱含着对老人们的浓浓关心,充满了对我省未来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王向前)

 

 

 

 

 

 

 

 

 

 

 

 

 

 

 

 

 

 

着力构建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省各种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不断努力和探索,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专业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明确牵头单位,加强资源整合。目前,文明办、教育、共青团、卫生等部门都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开辟了工作平台。文明办既具有统筹协调、整合力量的职能,也有社会动员、舆论宣传的优势,建议由文明办牵头,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协调,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竞争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准确把握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需求及特点,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工作规划,通过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购买专业服务,特别要加大对中长期项目的购买和扶持力度。同时,强化对所购服务项目的资格论证、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实行全程管理。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按照分层分类、阶段性推进的原则,加大培训督导力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认同。立足家庭,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与技巧。加大对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全社会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构建和引导更有利于专业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共青团江苏省委

 

 

 

 

 

 

 

 

 

 

 

 

扎实推进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

 

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事关老年人养老生活品质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省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仍存在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不足,街道与相关机构缺乏联动和协调机制,社区服务专业化不足且空间有待扩展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公共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鼓励将闲置的厂房、学校、宾馆等改建为养老院,缓解养老用房难。合理分配养老资源,可考虑在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之外,建立独立的长期看护保障制度,解决失独、失能老人所需要的照护服务费来源问题。

二、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引导与监管。严格从业资格审批,实行养老服务机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规范市场行为。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三、健全老龄工作相关机构的联动协调机制。民政、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协调实行差异化补贴的相关政策,为新建小区特别是保障房、经适房免费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用房,促进医养融合,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要与社区养老机构挂钩,完善志愿者服务常态机制等。

四、加快构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体系。建立社区托老所、社区老年活动娱乐中心、老年康复医院以及相关法律咨询等机构,切实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规范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育建设一批提供多种养老服务方式和不同收费标准的养老服务主体。在医学院、卫生学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让年轻人参与到老龄服务事业与产业中来。——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建议:

一、完善并规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范老龄产业政策体系,优化老龄产业环境,完善养老服务准入、监管、退出机制。规范评估认证机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建立等级评定制度。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上下畅通,让政策切合实际,使服务供给符合需求。完善居家养老政策机制、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机制、养老服务行业自律机制。

二、切实抓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老年弱势群体全面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空巢老人提供养老资金支持。积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意外保险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养老护理保险制度。

三、合理引导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配置。鼓励、引导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在建设资金、土地征用、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创建一批老年服务知名品牌。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更好地为失能和失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四、不断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建立养老服务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加快培养护理、营养、心理和老年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稳定养老服务队伍;规范养老服务标准,完善养老服务志愿者注册制,分类组建志愿者协会,并创新服务激励机制。——省政协委员    胡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