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5年 / 第十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5年 / 第十期
发布日期:2015-11-03 16:17 来源: 本站原创

为了百姓呼吸更加洁净的空气

——省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建言防治大气污染

 

    洁净的呼吸不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和必须,也是提高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前提。92日,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召开主席会议,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专题,就致公党江苏省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和赵春杰、陈如山委员提出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提案进行重点督办。会上,委员们分别听取了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介绍,赴华润南热发电有限公司、南京化工园区等实地视察,并围绕持续推进“蓝天工程”、建设“环境美”的新江苏提出了一批有见地、操作性比较强的意见建议。

抓好规划编制,坚持环保优先

    “2014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9.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任务。今年1—8月份,全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同期下降13.5%,较去年同期下降19.9%。特别是南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55天,同比增加40……”在省政府的情况通报中,这一连串数字让委员们既倍感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一些委员深有感触地说,大气污染防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思维、具备长远眼光,从规划着手,把大气污染防控摆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

    “要结合正在制定的全省十三五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大气治理中长期规划。民进江苏省委提出,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理,以大气污染防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省、市、县及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的红线,明确职责和权限,切实加强合作,彻底扭转各自为战的局面,做到相关数据充分共享、治理措施共同制定、排污执法协作配合,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大气污染治理网络。

    钱再见委员认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处理好远期规划与近期计划的关系十分重要。要高度重视编制好新一轮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并使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衔接。同时,建立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健全顶层设计、专家咨询、综合决策、协调落实、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机制。他提出,建设中的南京江北新区尤其要遵循生态先行原则,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下大力气推进科学规划、严格执行和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

突出重点领域,加强源头治理

    走进华润南热发电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内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播报两台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参数、煤耗;厂区内装置了足有十余层楼高的管道、塔楼等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备,占地面积甚至超过了2个足球场。厂区地表清洁干净,空气中看不到煤灰粉尘,也闻不到想象中的刺鼻气味。公司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说,从2014年起公司开始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今年上半年完成的2号机组加装湿式除尘器,深度净化脱硫后的净烟气,进一步脱除烟气中的PM2.5、汞、三氧化硫气溶胶等污染物,实现超低排放。1号机组将于明年上半年实现超低排放。委员们表示,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新技术,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效果明显,要突出燃煤污染、尾气排放、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

    针对燃煤污染,民革江苏省委建议,进一步加强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同时,全面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尽快实现大气污染自动监测全覆盖。鼓励企业改进生产技术以及设备,加大环保项目投资,加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控实用技术。

    围绕秸秆全面禁烧,民建江苏省委和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认为,应优先建立完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确保秸秆能集中起来。一方面积极鼓励从事秸秆收储转运的农户经纪人,有条件的可以成立农作物秸秆专业收储公司或农村合作社;另一方面,引导生物质发电企业延伸产业链,主动掌握原料收储物流环节。鼓励企业与村委会合作,提前介入秸秆收储环节,免费收割、就地压缩、直运工厂。按照谁收集补贴谁的原则,尽快畅通秸秆收购、运输渠道,既不要让农民因秸秆没处去犯难,也不要让发电企业因没柴烧发愁。

重视联防联控,完善治理体系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多领域、多环节、多部门、多区域,只有实现齐抓共管、联防联控,才能取得治理实效。韩桂荣委员建议,环保、气象部门要建立业务交流、培训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专题深度科研,实现资料的使用共享,不断提高空气质量预测能力。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保障体系,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认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既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大气污染防治权责界限,共同投身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又要梳理完善大气环境管理过程中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地方法规,真正把《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落到实处。

    致公党江苏省委提出,尽快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各城市的环境协作关系。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城市间污染企业相关信息的共享,减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或项目在区域城市间转移。广泛开展新能源技术的合作,加强新能源产品在本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保证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增长。

    民革江苏省委建议,继续深化完善环保、市政、城建、园林、环卫、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有效协调工作机制,制订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定期会商有关问题。加快推进环保警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省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的作用,不断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与素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发展环保产业,提升防控能力

    “加强大气污染防控,不少人的第一反映就是关停各类污染厂矿。实际上,发展环保产业,完全可以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委员们认为,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既能推动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又能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减污与发展的共赢。

    作为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带来的绿色能源、绿色产品以及绿色技术能够为传统工业转型提供强力支撑,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对此,农工党江苏省委建议,将我省定位于全国环保产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基地,推动环保产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和发展环境医院模式,从末端治理转变到对整个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的全过程,实现环保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环保服务业,从局部的污染治理介入到区域环境的评价和服务中,实现环保服务业的前置发展;拉长环保产品制造的产业链,从偏重于环保的工程应用向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面向家庭的服务延伸,实现环保产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展。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做大做强秸秆利用产业,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难题。进一步加强秸秆终端利用成果的科技创新,合理布局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企业,扶持更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成熟、市场效益良好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办法给予重点扶持,探索走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和市场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王向前)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保健事业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我省居民健康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人才分布不平衡、缺少科学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标准、产业规模偏小、社区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建议:

  一、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中国医学”人才培养,探索在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国医学”人才培养试点;大力支持在中医药院校进行有“中医特色”全科医生人才培养,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到中医药院校进修培训,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相关职业(工种)岗位设置,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采取措施,积极引导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中医药健康保健领域创新和创业,加强西医医院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扩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基层卫生机构招聘中医药院校毕业生。

  二、率先制定中医药健康养生标准。一是建立中医药健康标准体系。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人员、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体系,并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二是规范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宣传。发挥中医药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深入宣传普及科学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三是制定中医健康检测评估体系。制定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诊断指标体系,在中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

  三、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大力支持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社会力量参与的知名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优势,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鼓励新建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养老护理院、疗养院,推动中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的合作;进一步规范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明确各类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准入条件,加快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标准。

    四、建立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一是确定中医馆建设标准。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中的作用,修改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等相关文件,全面规范中医馆建设。在社区开展试点,形成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促进社区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二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细化服务项目,提供中医问诊、针灸、推拿、拿药等多种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规范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三是构建社区健康养生服务体系。将社区中医馆作为养生知识普及的阵地,建立全新的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民盟江苏省委

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工厂建设

 

     当前,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是经济转型、提升产业水平的关键途径。增强科技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动力之源。我省要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必须推动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设智能工厂。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努力创造出信息技术方面的新系统、新成果;推动制造型企业加速把相关信息研究成果应用转化。鼓励企业通过专项资金投入,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

  二、抓典型,推先进。努力推出一批成功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明星企业,推广先进经验。在全省企业中推广信息化发展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广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先行先试”的企业模式,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三、建立产业链信息互联、技术标准化机制。鼓励“供应商、制造企业、客户”之间建立信息互联、技术标准化机制,协同开发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运用产品。

    四、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走出去”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也要把优秀的技术人才“引进来”,通过人才引进带动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建立 “产、学、研”的人才培养课程、学院,帮助企业建立“人才库”或 “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库”。

    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础通讯运营商服务水平。推进通信网络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改革,建设可靠、全面、高品质的通信网络。积极促进各企业与通讯网络运营商的互动,通过在通讯技术研发、运用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规模效应,最终实现双赢。——省政协委员  石 磊

以“互联网+”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协同制造,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近年来,我省积极将“互联网+”应用到企业转型升级中,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建议:

  一、正确引导,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认识“互联网+”。“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互联网是工具,“互联网+”才是根本。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传统制造业的销售首要任务不再是卖产品,而是要带动整个企业转型升级,真正把消费者嵌入到整个产品的定制过程中。而企业将出现两个标志性的转型:一是品牌商变成零售商。跳过批发、代理商,企业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品牌,还要有零售能力。二是制造商变成服务商。企业不是制造商品,而是要变成服务用户的商户,通过互联网的营销制造供应链。对新产品要快速反应,个性化定制,企业产品设计部门、采供部门要调整适应快速反应和柔性化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加快其转型升级步伐。

  二、政策扶持,打造“互联网+”模式下的精英企业。成功转型的传统制造企业应该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开启智能化生产;从经营产品变为经营用户,拥有大量的企业粉丝社群;创新销售模式,推出线上电商平台,直面消费者,具有强大的零售能力;制定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战略,并再造企业组织架构,组建经营用户的部门。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成功转型的精英企业。

    三、高效整合,营造“互联网+”发展要素生态圈。成立政府牵头、企业为主体的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行业发展氛围,打造全国一流的产业品牌。整合高端人才、风险投资、创新型企业等产业上下游发展要素,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营造好互联网生态圈。同时,在投资便利化、政策扶持、融资渠道、人才保障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省政协委员 钟玉叶

倡导经典阅读  建设“书香江苏”

 

 

    今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百部传世名著推选活动。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将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确立为“三强两高”的文化强省目标定位之一。通过利用传世名著评选成果,促进全民经典阅读,建设“书香江苏”,不仅能向世界展现江苏千百年的文化发展脉络,而且可提升民众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为此建议:

  一、丰富经典出版形式。在江苏传世名著候选书目中,所列书籍的著者或创作与首印地点,与江苏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书籍的内容异彩纷呈,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涉及中国传统典籍的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阅读价值,值得广为传播。有关部门应整合各地文献资源,编纂出版《江苏传世名著》。

  二、推广经典数字阅读。今年初,我国首家地铁数码图书馆在宁波正式投运。我省在实现免费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的同时,可借鉴宁波经验,利用公共图书馆或“书香江苏在线”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和自助电子书刊借阅机技术,将内置有江苏传世名著等电子书的多功能电子设备安放在街边、车站、机场等公共区域,并与各图书馆、书店、出版社的网址相链接,让民众无需注册就能用手机免费下载阅读图书。

  三、举办经典阅读活动。今年1月正式施行的江苏省《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是全国首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决定》将每年4月23日设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并确定由省政府每年举办“江苏读书节”。读书节期间,可选择《红楼梦》或《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以“曹雪芹年”“吴承恩年”名义,组织安排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并与我省着力打造的“畅游江苏”品牌相结合,同期推出相关旅游品牌,让中外读者和游客真切感受美丽江苏的深厚文化底蕴。

    四、开发经典创意产品。激发创意,推陈出新,努力从本土传世名著中提炼文化精髓,创造出融地域与国际元素于一体的新产品,充分展现江苏的人文之美,推动江苏传世名著走出去。其中的许多素材,经过艺术设计和加工,可以开发各类文创商品。如台湾图书馆利用《十竹斋书画谱》中的诗、书、画影像,制作瓷杯、丝巾、领带、信笺、书签、文件夹、鼠标垫等。  ——省政协委员  徐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