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5年 / 第八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华日报专版 / 2015年 / 第八期
发布日期:2015-09-25 15:16 来源: 本站原创

 

编者按: 9月23日至24日,省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围绕编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展协商讨论。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到会通报情况。会议收到大会发言材料58份,18位委员先后作大会发言,省委、省政府19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现将委员大会发言摘发如下。

 

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陈  萍(代表民革江苏省委)

 

编制我省“十三五”规划,在经济层面要围绕改革创新这一主题,着力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建议:一是抓住“互联网+”机遇,推动制造业革命,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住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机遇,在互联网融合传统产业的顶层设计、政策扶持方面做好全面规划与扶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工具、应用,将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二是重点培育若干高端优势产业,打造国家级产业名片。认真做好设计和规划,集中力量在关键优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力争打造能与我省制造业大省相称以及在全国乃至亚洲、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名片。在新兴产业领域,继续着力打造苏州纳米、南京软件、无锡物联网、泰州医药、常州石墨烯等新兴产业集群。在传统产业领域,重点培育船舶装备制造和特高压等高端产业。特高压产业方面,我省拥有一批优秀的特高压装备制造企业,例如国电南瑞、南京智能电气等,都是特高压设备龙头或骨干企业,而盐城、扬州、常州、宜兴等市特高压相关产业特色也十分明显。这两个产业都符合国家促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战略,且我省也具有相当基础和优势。三是壮大海洋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在继续壮大现有海洋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主导,走科技兴海之路,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环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使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江苏经济新增长点。

 

多措并举推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陆桂华(代表民盟江苏省委)

 

编制江苏教育“十三五”规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全民共享,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管理。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度,鼓励各级、各类教育向企业、社会招生,多渠道扩大教育场所,开放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引进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突出课程改革,狠抓课堂教学,加强质量监测,优化教学流程,开齐上好各类课程,实现全省教育质量新提升。二是继续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大生活教育、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宽进严出”高等教育模式,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加大高校教授话语权和治学权。确立整体性、渐进式教育理念,形成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加强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及选修课程的教学,抓好各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探索建立学业资格认证框架和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三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素质教育体制机制,建立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和素质教育水平动态检测、定期公报机制。改革传统的育人模式,打通素质教育学生的升学通道;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完善人才考评机制,优化考评科目选择,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四是着力提升教育公平水平。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顶层设计,创新招生方式,探索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弱势学生扶助体系。

 

制定“十三五”规划要主动策应国家发展战略

赵闻斌(代表民建江苏省委)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提供了重大机遇。建议:一是加快省内产业转移和境外资本输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内加快石化产业从苏南—沿江向苏北—沿海的空间转移和深度整合,对外可将中亚地区作为我省对接“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下大力气打造我省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产业聚集区。二是以港口为节点、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全省综合运输体系协同发展。组织研究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沿江、沿海和以大运河沿线港口为代表的其它内河港口的可行性,加快重点港口物流发展,开辟港口物流绿色通道。全面打通沿江沿海重点港口与高速公路路网的专用物流通道,以切实有效的港口集疏运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我省港口的竞争力。大力推进重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是完善省内协调机制,增强全省对接国家战略政策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签署实施这一机遇,加快全省口岸综合改革步伐,搭建省内城市通关一体化平台。争取海关总署支持,在连云港、南京海关试点中亚地区货物通关一体化解决方案。尽快建立我省整体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跟踪研究国家重要规划政策的顶层设计,发挥好重点城市的作用,加强省内各市的沟通联系,抢占政策落地的有利先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得好还要用得好

孙红旗(代表民进江苏省委)

 

为加速推进“十三五”时期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建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权利、责任,制定相关规则、程序,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修改《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法律,规范采购程序。二是树立大文化理念,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完善省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牵头部门的责任与权力,统筹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单位的文化服务作用,充分挖掘社区、学校、民营文化场所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潜能。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继续抓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把文化“三馆一站”对外免费开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考核,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考评的透明度。四是改革供给管理,适应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需求。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争取实现全省文化资源数字化全覆盖。五是创新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机制,完善文化人才奖励机制,重视基层人才培训,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下移,为基层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文化人才。

 

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曹锡荣(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

 

“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充分发挥环保产业优化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突破口之一。建议:一是以绿色发展确立环保产业新定位。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二是以深化改革营造环保产业发展新环境。提高环保准入标准,严格环境执法力度,综合运用能源资源价格杠杆,形成环保倒逼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联动机制。三是以专项规划引领环保产业新发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制定环保产业重点产品和项目;探索设立战略新兴节能环保产业板,拓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化发展平台和合作示范基地,加快实施环保产业“走出去”战略。四是以创新创业增强环保产业新活力。综合运用国家支持创业创新的财政和科技政策,扶持重点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将环保产业与信息化产业结合起来。五是以“环境医院”业态探索环保产业新模式。依托环保企业集群,整合国内外领军专家、技术和企业以 PPP、第三方治理服务为主要形式,向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包括咨询、会诊、设计、设备供应、技术研发、投融资服务、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示范推广等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六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争取环保产业新业绩。加快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帮助企业积累技术和市场经验,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担保、及时结算政府项目款项等形式,减轻中小企业流动性压力,释放其活力。

 

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

吴晓蓓(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从以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与服务贸易并重发展转变,从被动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向主动进行国际资源配置转变,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转变,从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优势向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转变,从产业、产品等物质领域开放向适应全球经济规则转变等。建议:一是积极接轨上海自贸区,推动开放型经济提档升级。探索理顺管理机制,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积极对接,争取将上海自贸区的一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政策优先用于我省。优化完善我省申报自贸区方案,促进综保区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二是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合理规划我省服务贸易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形成国内产业价值链,并与全球产业价值链进行有效对接,推动我省资源禀赋结构和整个服务贸易结构的升级。加快服务贸易制度创新,建立服务贸易监管体制和促进机制。三是积极引进产业链高端项目,促进外资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先进技术和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建立以投资者和外资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完善政府部门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研究制定国际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四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有条件企业“走出去”。加快境外经贸合作载体建设,组建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的跨国经营战略联盟。五是加快市场化建设,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全力打造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型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平台类企业发展。

 

加快特色镇规划建设步伐

秦小麟(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特色镇规划建设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是传承展示独特地域特征的有效载体。建议:一是明确全省特色镇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有重点地选取具有自然景观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等的镇作为特色镇,分期分批加以培育,并将其建设成为集聚能力较强、规模布局合理、功能设施较全、环境优美的特色示范镇。二是合理确定全省特色镇建设类型与名录。三是深入研究特色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要求。加快对特色镇城乡空间利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综合交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类型、分地区、分区位提出规划建设引导要求。四是加快出台特色镇规划建设的支撑政策。研究出台特色镇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实行特色镇用地政策倾斜,重点支持省级特色镇发展。加快出台特色镇金融创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镇的投资经营,支持小城镇符合条件的企业以IPO方式融资。加快完善特色镇管理体制机制。五是建立健全特色镇规划建设的组织保障。加强特色镇规划建设的管理,对特色镇的组织领导架构、创建程序、政策支持和管理办法等作出规定。研究出台特色镇规划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撑,重点从特色镇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态、建筑风貌、公共空间、园林景观、城镇活力、文化资源等方面提出要求。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

陆云芳(代表省工商联)

 

为加快推进我省“十三五”时期民营企业“走出去”,切实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建议:一是打造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探索建立涵盖发改、商务、外事、金融、税务等部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培育和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减少和排除企业对外投资中的各种阻力。培养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打造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二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缓解融资难题。加大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快境外布局,积极为企业开展境外融资服务。充分利用保险手段,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境外投资保险,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建立对外投资企业担保模式,按照进出口的退税指标,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担保。三是完善法律体系,改革审批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境外投资的法规政策,为企业在境外投资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深化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核准手续,减少审批程序。四是开拓境外园区,鼓励抱团发展。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出海”,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布局和集聚发展。同时,制定配套政策,落实扶持资金,加强与境外政府部门的沟通,协助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工商联与境外商会及工商界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境外商会组织、政府部门的联系合作,为企业搭建投资交流平台,及时提供国际商贸和投资信息,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投资信息、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