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发布日期:2018-05-22 14:50 来源: 《人民论坛》

  智能化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整个社会业界达成共识

  智能制造无疑是2017年科技界最流行的字眼之一,特别是随着“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的顺利召开,智能制造观念更是逐渐深入人心,在整个社会业界达成共识。

  在2017年,中国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作为实施基础,智能制造进入了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来看,2017年的确是世界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成就斐然的一年:3D打印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运动鞋、医疗器材、机器零件等3D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机器人、无人驾驶、机器翻译、无损检测等在制造业的发展也方兴未艾。在这些眩目的智能制造成就中,大数据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所不在的,物联网+、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实现智能制造中都依赖于大范围海量信息数据的支持,不仅如此,各种信息的传感、交互也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分析和物质硬件基础。

  如果说高端制造业是我国科技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那么智能化则是实现新时期技术与工业革命进展的关键性跨越。其中,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需要在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信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产品的系统智能化生产。随着大数据、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大数据在数据分析、传感监控和测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智能制造与大数据的有机结合成为撬动科技飞跃的有力杠杆,这也决定了今后我国构建绿色科技发展的方向。

  

数据的商业化推动智能商业逐步走入寻常人家,智能科技不再高不可攀

  数据意味着经济财富成为商业共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商业价值也迅速被开发,“由于大数据,管理者可以衡量和快速获知其商业的更多信息,并且直接把这些转变为决策和执行。运用大数据使得管理者的决策建立在证据而非直觉基础上。正是由此它可能引起管理上的革命”。这种源自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变革正在影响着传统科技与商业的基本观念,智能制造的商业理念、大数据预测和网络价值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个性化消费的趋势与状况。

  数据的商业化也推动了智能商业逐步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科技不再高不可攀,这种情况在以零售业、营销业为代表的经济领域最为明显。2017年的智能购物、无人超市不断涌现,正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结合,融入工业和商业活动的直接表现。随之,人们对大数据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等要求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等技术反过来作用于大数据的发展,制造业也依托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与工业生产与商业服务结合起来,共享、智能、个性、特色成为新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与商业经济有机联为一体。事实上,大数据的商业化也在反作用于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传统科学存在的诸多壁垒在共享经济的冲击下逐渐被打破。在此意义上,技术的经济化极大推进了大数据、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的综合发展。

  

新科技与社会紧密结合,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数据—智能技术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传统科技的高冷形象不见踪影,即使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人工智能,也被鲜活地摆在了普通人的眼前,这也是2017年新科技发展的一大特色。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五环抛头露面、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试运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魅力大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它们不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而是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新科技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新科技对人们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也愈加明显。虽然新科技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内在冲击是无形的,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

  首先,新科技加速了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使人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海量的数据、便捷迅速的信息传播等都造成了时空的压缩。在信息的迅速传递中,新科技以更便捷、智能、亲民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之中推动着人们文化观念的转变。

  其次,新科技推动着一系列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不断产生和发展。新技术对人们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影响是直接性的,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开拓的新领域也必然需要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进入其中发挥作用。如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语言翻译等,对教育、文化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必然直接带来学习观念、教育理念的新变革。

  再次,新技术将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无限扩大,网络虚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跨越性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带来无限可能性,智能化和数字化构成新一代网络人存在的形式。伴随着新技术深入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工业化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联合成为未来生活的重要发展趋势,对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和文化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新技术在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文化隐忧

  在新的网络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大大超乎了人们的想象,然而,与之相应的文化的发展又是相对滞后的。因此,新技术在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文化隐忧,这具体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技术化中人文关怀维度的削弱和缺失问题。

  随着技术乐观主义情绪的高涨,技术的丰富化和智能化也意味着使用者容易陷入一种悖论,即思维与生活的“单向性”。大数据和网络的虚拟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过于突显,而真实的现实生活要素却被压制甚至忽略了。例如视频聊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也拉大了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可视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强化,使得人们的学习和交往更加方便,先进便捷的新技术在拉近时间和空间物理距离的同时,却在心理上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乃至于亲情越来越止步于虚拟技术。几乎我们的一切,包括身体、精神、习惯、认识、学习、工作、心理、娱乐等,都有赖于技术作为保证,而人们不自觉地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低头族”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人自身能力在某种意义上的退化也在加剧。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如大数据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人工智能的法律和伦理问题,等等,都亟待我们思考与破解。

  总体来说,大数据以其超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一门学科和综合技术,大数据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自然科学范围内均取得了巨大成就。除此之外的应用领域,最突出的就是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和这些科技进展的紧密结合,数据驱动应用引领的工商业平台又成为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研发的强力引擎。应该说,未来大数据科学还会围绕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方向继续发展,这些方面之间的融合趋势也将进一步强化,大数据的技术分析预测、深度学习、统计计算等数据分析的核心问题仍将是今后一大重要的发展方向。当然,大数据的安全和法律等社会伦理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这也在提醒我们,大数据及其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不仅仅是局限于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它们同时也是社会、文化问题,这些方面构成未来大数据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关键着力点。

                              (转自《人民论坛》2018年3月中,作者为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