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发布日期:2019-04-02 09:09 来源: 转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19年第33期

  李一陵

 

  去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教育部多次预告,千呼万唤,这份8700字的文件的面目终于揭晓。《方案》将职业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职业教育改革制定了顶层设计方案,职业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大幕将徐徐拉起。 

  

职业教育有多重要? 

  从与民众的相关度来说,职业教育与万千家庭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各类职业院校近万所。 

  从中考开始分流,大概有4成的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直接为进入社会做准备;接近6成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高考之后,又有很大比重,将进入高职大专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虽然每年本科生、研究生录取规模都在扩大,本科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的含金量在不断下降,“本科生不值钱,一抓一大把”的说法盛行,但是我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有多少呢?实际上,全国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到4%。 

  从社会经济发展来讲,之所以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源于技能型人才在未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打造制造强国,越来越需要大国工匠,需要培养产业生力军。而现状是,高级技能人才还无法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高薪却招不到高技能人才的案例比比皆是。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教学和实践两张皮,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上学的是过时的技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根本用不上。而最动摇职业教育根本的则是社会观念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是我们的历史传统。 

  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都希望上普通高中、普通高校,而不是中专、职业高校。家长们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让孩子抢跑,参加各种培训班,为的就是让孩子上名校。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本科率、一本率才是政绩,才能迎合老百姓让孩子读本科、上名校的愿望。职业教育虽然辐射范围广,社会需求大,贡献卓著,但却始终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畅通职校生发展道路,破除社会歧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读职业院校的出路如何?这关系到家长的教育选择,也是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源泉动力。 

  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服务。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可毕业生,社会上歧视职校生,制度层面对职校生区别对待,那么就算技能岗位的工资高,家长还是想让孩子去坐办公室。 

  破解这个问题,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未来的职业教育与企业融合发展将越来越紧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将能更好满足企业社会需求,为高质量就业做好扎实的准备。 

  《方案》更大的看点在于给予技术技能人才平等的社会待遇。对技术技能人才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化传统,更主要的来自制度层面。 

  从考试制度来说,普通高中、重点高中优选录取,剩下的去读中专;高考时,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录取结束后才是高职院校。社会自然会形成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评价。就业时,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开放,大城市落户职业院校毕业生没有机会。职称评定上,职校毕业生也饱受不公平待遇,地位和待遇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不少“新一线”城市进行了“抢人大战”,纷纷放开了落户限制,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但是大多数城市都以学历作为落户的门槛,其中仅有郑州等少数城市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放开了落户限制。 

  《方案》不仅提出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提出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还特别强调“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想上大学怎么办?《方案》提出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意味着,读中等职业学校照样可以上大学,而且是用适合技能人才选拔的方式上大学。由此也可以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提高吸引力。而这是提高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改变社会偏见的第一步。 

  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非一日之寒,破除这种歧视也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职校生就业质量越来越高,制度、政策层面的同等待遇落到实处,牢固的社会偏见也会被打破,家长以及学生的教育选择也会慢慢发生改变。 

  实际上,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向大城市、向名校输送高中生,不如培养立足本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名校毕业生大概率会留在大城市,而不是回到老家,而培养立足本地的技能人才,却能真正为地方所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算长远账的话,地方政府也应该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