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学习
发布日期:2020-08-28 15:02 来源: 《新华日报》2020年8月28日第14版

  尤瓦尔·赫拉利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刚30出头。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如鱼得水,甚至大展身手?或者说,人类该如何为30年后的时代洪流作准备,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围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宫?

  首先,不是灌输信息,而是教人判断信息。

  如果你住在1800年墨西哥的某个偏僻小镇,就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毕竟,那时既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也没有报纸或公共图书馆。就算你识字,也能进入某家私人图书馆,书架上多半也只有小说和传道小册子,因为西班牙帝国严格审查当地印刷的所有文本,而且也只允许极少数通过审查的出版作品由外界输入。

  现代学校出现,所有孩子都能学到读写技能,了解地理、历史和生物的基本事实,这其实是个极大的进步。

  但是,在21世纪,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如果你现在住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小镇,有一部智能手机,光是看维基百科、TED演讲、免费在线课程,就可以花掉大把的时间。一方面,现在没有任何机构有能力隐藏它们不喜欢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想用各种互相矛盾的报道、无关紧要的话题来影响大众,完全是轻而易举。

  比如,全球民众现在如果想知道叙利亚的战事,或是南极冰盖融化的最新情形,只要上网点一下就能得到信息。然而网络上众说纷纭,实在难以判断哪些内容可信。正是因为只要点一下就能得到无数其他信息,也就令人难以专注。

  人们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其次,不应该看重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现在的教育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例如解微积分方程式、用C++语言写计算机程序、识别试管中的化学物质等。然而,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

  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30年内,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就算他们投身新兴的职业,如为3D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最新的流行趋势,但可能短短10年内,所有需要类似艺术创意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所以,一个现在出生的婴儿,25岁时在交友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可能是“25岁的异性恋女生,住在伦敦,从事时尚业的工作”。但到了35岁,就变成“年龄调整中,非特定性别,新大脑皮层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宇宙’虚拟世界,人生的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时尚设计师未曾踏足的领域”。

  到了45岁,就连“约会”和“自我定义”都成了过时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帮你找到(或创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还想要从时尚设计中找到人生意义吗?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只是个假设。没有人真正知道未来将如何变化,而且任何假设都可能与真正的未来相去甚远。

  最后,认识自己,别被算法操控。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越来越深。如果算法确实比你更了解你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决定权就会转到它们手上。

  当然,也有可能你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

  如果真是这样,你只要轻轻松松享受安排好的旅程。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儿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更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如果要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吧,它们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作者为以色列历史学家、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本文编辑整理自其著作《今日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