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当历史的镜头定格在55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南京宣告解放。时序更替,政权更迭,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为纪念南京解放55周年,本刊约请历史的亲历者、当事人撰写了《南京〈新华日报〉诞生的前前后后》与《南京解放初期杂忆》两文。前文作者见证了最后一期南京《中央日报》终刊和第一期南京《新华日报》创刊的全过程,详细叙述了《中央日报》员工的起义、《解放新闻》的过渡直至南京《新华日报》的创办等前后经过,高度评价了创刊后的《新华日报》的开拓创新精神。后文作者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亲历了南京解放这一历史时刻,并在南京解放初期任职于市军管会交际处,从事统战工作,参与了接管官僚资产、与各界人士座谈、拜访接待民主人士、接待宋庆龄谒陵及国外文化访问团等一系列工作,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期“往事追忆”一栏刊发了冯英子先生的忆旧长文《我与严怪愚之间的交往》,文章万余字,但笔酣墨饱,读来通达流畅,丝毫不觉其长,笔力功底可见一斑。作为有几十年交情的友人,作者忆述了彼此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从相识相知到合作共事,从锦书难寄到久别重逢,情之所至,感人心魄。作者对友人遇到不遂心事动辄“回老家去了”这种知识分子傲气中显软弱的性格虽有微词,但更多的是对友人被剥夺自由、难有作为的痛心,也许正是几乎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的隐痛,才促使人们不断反思历史,拷问灵魂。
“史海纵横”栏目的两篇文章均为建国后史料,《“四人帮”和他们的系列“阴谋电影”》揭露了“四人帮”利用文艺阴谋反党的野心,他们妄图通过“阴谋电影”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结果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成为反党的证据,遭到彻底的失败。《建国初南京首起涉外案件之谜》记述了“圣心儿童院”因死婴而引起的南京首例涉外案件,详述了案件的调查、取证和判决经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亿万农民受益,追根溯源,我们不能忘记农村合作医疗的首创者覃祥官。他是一位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毛泽东四次接见夸奖;《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赤脚”登上世界卫生组织论坛;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农民破格提拔为卫生厅副厅长;前程如日中天之时断然辞官还乡……。本期“人物春秋”栏目刊登了独家专访《“中国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的传奇人生》,想必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
“趣闻轶事”一栏,文章不长,但都生动传神,可读性强,或得之于“趣”,或得之于“轶”。堂堂国民政府主席巧遇同名同姓人的尴尬,皖南事变后柳亚子文章被“开天窗”的遭遇,国民党保密局杀“羊”放“龙”的内幕,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的纷争,都在历史叙述中一一呈现。
附:《钟山风雨》2004年第2期要目
●本刊特稿
南京《新华日报》诞生的前前后后 李 廉
南京解放初期杂忆 张意远
●往事追忆
我与严怪愚、范长江之间的交往 冯英子
金焰和影迷陈璧华 王阳春
●史海纵横
“四人帮”和他们的系列 “阴谋电影” 木 华
建国初南京首起涉外案件之谜 程堂发
●人物春秋
“中国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的传奇人生 胡振栋 覃世清
矢志不渝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 钱 凯
被历史遗弃的李长江 王炳毅 刘亦实
●民国政坛
我参加“行宪立法委员”竞选的一幕 邹树文
●汪伪内幕
汪伪八个“首义分子”之一的梅思平 韩文宁
●革命足迹
共产党人郭寿生与新海军运动 马骏杰
●趣闻轶事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巧遇同名同姓人 王正元
皖南事变后的柳亚子与“开天窗” 金建陵
国民党保密局杀“羊”放龙的内幕 柯 云
1928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之争 经盛鸿
●旧都掠影
南京下关车站 史 文
中央体育场 苏亦宁
●艺林文苑
傅抱石的诗意画 山 谷
艺海泛舟·三题· 晓 风
●文史拾零
戴笠的“家法” 肖 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