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两位与南京有密切关联的文化名人百年诞辰,一位是开创新金陵画派的艺术大师傅抱石,一位是著名报人、作家、学者张友鸾,他们或开宗立派,或办报著述,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纪念两位文化名人的杰出成就,本刊特刊发《一代艺术大师傅抱石》与《张友鸾的传奇人生》二文。前文作者借参加“傅抱石年”大型纪念系列活动的契机,在采访傅抱石次子二
“口述历史”以真实性、生动性、鲜活性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欢迎与重视,不可否认记忆会有遗漏和错误,但可通过文献资料或他人叙述相互印证,其权威性不容质疑。本期“往事追忆”栏目中,《毛泽东首次访苏琐忆》一文,是当年作为毛泽东贴身卫士随访的李家骥所回忆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秘闻。本文避开毛泽东与斯大林会谈等重大事项,只从衣食住行等细微处着手,以小见大。其中回国途中逗留东北,毛泽东严厉批评地方搞戒严脱离群众、招待铺张浪费一节,尤令人感触良深,对今天仍有教育意义。《“红小鬼”曲飞与胡耀邦的50年交谊》则是通过被誉为长征路上“三姐妹”之一的曲飞的口述,回顾了与胡耀邦一家相识、相助、相知近50年的交往。曲飞的泼辣与果敢,胡耀邦的音容笑貌与坚持原则,在点点滴滴的深情追忆中尽现,可感可触。
历史,似乎总是在细节处打动人,感染人;而历史,似乎又总是因偶发性或不确定性因素,不断诱发人们的想象力与探究兴趣。55年前,为了实现“誓雪甲午耻,建设新海军”的初衷,国民党海军“重庆”、“灵甫”两舰官兵毅然起义的壮举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在起义后的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却不为人知。本期“史海纵横”栏目刊登的《“重庆”、“灵甫”两舰起义官兵的风雨岁月》为我们揭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们在反右与“文革”中的“非人”遭遇令人唏嘘不已,他们在平反昭雪后无怨无悔投入工作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如今,健在的两舰起义官兵依然在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张辉瓒头断东井冈揭秘》则透露了70年前一次夭折的国共谈判,一次意外导致结局背离了双方的初衷,走向背道而驰的另一面,不能不让人感叹历史的阴差阳错。
在本期其他栏目中,《张学良将军身边的“三剑客”》、《梁鸿志的伏法经过》、《参加“文革”的外国人》等文章,或史料新编,或史实新证,均值得一读。
●本刊特稿
一代艺术大师傅抱石
张友鸾的传奇人生(上)
●往事追忆
毛泽东首次访苏琐忆
“红小鬼”曲飞与胡耀邦的50年交谊
听吴稚晖趣谈天下事
●史海纵横
“重庆”“灵甫”两舰起义官兵的风雨岁月
张辉瓒头断东井冈揭秘
——70年前一次夭折的国共谈判
●人物春秋
李耀滋:替邓小平给蒋经国传信息的人
蔡元培与刘海粟
张学良将军身边的“三剑客”
蒋介石的幕僚杨永泰
●汪伪内幕
梁鸿志的伏法经过
●革命足迹
杜修经四上井冈山秘闻
●趣闻轶事
参加“文革”的外国人
华君武不要“大师”头衔
于右任在宁轶事两则
李根源与诸祖耿二三事
●旧都掠影
国际联欢社
●名胜古迹
苏南三镇古桥
●艺林文苑
仿古木雕之珍(四题)
●文史拾零
张大千、张伯驹合作书画
俞平伯喜读侦探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