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南京,烈日炎炎。新的一期《钟山风雨》就在这持续的高温下新鲜出炉了。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专栏,在上一期首次推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影响,社会反响颇好。本期纪念专栏,我们从全国各地的来稿中选登了三篇,以飨读者。《孙中山与台湾》一文,叙述的是中山先生关心台湾同胞,三到台湾的经历,同时也介绍了中山先生逝世后,台湾同胞遥寄哀思的有关情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中山先生与台湾同胞心连着心的深厚情谊。现在,台湾仍与祖国大陆处于人为分裂的状态,但只要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遵循中山先生的遗愿,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和对宝岛台湾一样,孙中山先生对古城镇江也是情有独钟,在其一生中也是三到镇江:一次是由上海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镇江;一次是赴江西视察途中路过镇江;再有一次是为写著名的《建国方略》有关镇江的章节专程从上海到镇江。《孙中山三到镇江》一文对此都有史料详实的描述,值得一读。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代名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孙中山与中山舰的不解之缘》一文,详述了永丰舰何以改名为中山舰的前因后果,读了使人可以进一步知晓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
许多人都知道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扣上了“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但对这三顶“帽子”是如何产生及扣在刘少奇头上的,普通民众知之甚少。《刘少奇是如何被扣上三顶“帽子”的》一文,揭露了江青一伙策划伪造假证,生拉硬扯,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刘少奇身上的恶劣行径。假的终究是假的,真理永远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文革”结束后,中央派专人进行调查,还历史本来面目,刘少奇的沉冤终于大白于天下。老舍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市文联主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微神》等是他的代表作,“文革”中因不堪凌辱投湖自尽。胡絜青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著名画家。《听胡絜青谈老舍与周恩来的交往》是一篇难得的“三亲”史料佳作,讲述了周恩来与老舍交往过程中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周恩来的博大情怀和崇高境界。
吕凤子先生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爱国艺术大师。他学识渊博,精通儒道释,集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堪称“四绝”。他的人物画,风神超逸,骨气铮铮;他的书法,揉合篆、隶、行、草,独树一格,徐悲鸿先生称他“三百年来第一流”;他还是我国艺术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先驱者。今年7月7日,是吕凤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在年初的省政协九届四次全会上,有委员提出提案,建议举行相关纪念活动。本刊为此特地刊载萧平的文章《凤先生是不能忘却的》。
本期可圈可点的文章还有许多,如《“红色牧师”余心清的爱国人生》、《傅雷为黄宾虹筹办〈八十书画展〉》、《1919年烟台海军学校学潮》等,或视角独特,或选材新奇,或论述精辟,读后定有收获,不觉得是在浪费光阴。因为,为读者提供更多“解渴”的文章,始终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相信有众多新老作者的支持,我们一定能把亮点频现、精彩纷呈的《钟山风雨》奉献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