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二次会议 / 联组讨论
发布日期:2009-02-07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2月7日下午,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农工、工青妇和医药卫生界的委员围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主题进行讨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主持会议。
    赵庆荣、周长江、董淑旺、曹锡荣、蒋沁、贾宝中、张国梁、程静、王虹、俞军、程朝晖委员先后发言。

  

赵庆荣委员(农工党镇江市委主委、镇江市政协副主席)就我省公立医院新一轮改革提出建议。


  公立医院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看病贵”。市场经济时代,看病并不难,关键是“看病贵”。 “小病一头猪,大病一栋楼,得了癌症倾家荡产,人财两空”。 已严重影响到 卫生系统的信誉和社会地位,损害了医务人员 的形象。
  问题在医院,根子在政府。“看病贵”在医院的具体表现有: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过度医疗,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等。 问题在医院,根子在政府。原因有三:
  一是儿女太多,各级政府大包大揽,公立医院太多,养不活,养不好,管不好。二是投入太少,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总体上仅占医院指出的10%左右,医院的经费90%以上靠自筹。另外,增长幅度太慢,有的地方一个定额,多少年不变,有的做一些象征性的增长,远没有教育经费的刚性力度和增长幅度。三是缺少作为,不给钱,只给政策。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总是谨小慎微,躲躲闪闪,至今没有明朗完善的法规、政策出台,也没有大的改革动作。
  由于投入不足,医院只好自己创收,医院赚钱的门路无非是病人 。这就是看病贵的症结所在。
   建议:留的留,走的走。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的职能、职责和财力,因地制宜 地将公立医院逐一进行取舍。必需的、必要的留下,办不了、办不好的,不一定要公办的,统统推向市场、改制,这个坎必须要过。
  对留下来得或暂缓改制的公立医院要:
  1、确定留下来的要核定规模、编制。公立、公办的,政府全额负担,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暂缓改制的要加大支持,促其良性运转,为改制创造条件,为缓解看病贵做些实在的工作。
  2、在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尚未建立前,可以县(市、区)、市为单位,实行药物统一采购,配送,药物利润合理分配。医院实行“药品零加价”,即进多少钱,卖多少钱。切断药商与医院、医务人员的直接联系,堵死药品提成、回扣路子。
  3、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医院管理。政府以出资人身份与医院建立明确规范的产权关系,公立医院逐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医院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工资、奖金浮动、责任制等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满意度。
  4、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真正由办医院向管医院转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约体系,保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使广大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需求得到满足。对将要进行改制的公立医院要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周密安排,精心策划,制定科学管理的改制方案。对改制后的医院,要建立健全一系列严格全面的监管约束机制。让留下来和走出去的医院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各具特点,做到政府、医院、患者三赢。真正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提供高质量、低价位的医疗服务。

董淑旺委员(农工党连云港市委主委、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就苏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提出建议。


    由于农村乡镇建制改革等原因,部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采取改制、合并或撤销的方式导致苏北地区乡镇卫生院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出现了负增长。由于目前人均卫生事业费不高。卫生资源的增加仍是向高层次医疗机构倾斜,加剧了其同基层卫生机构的差距。乡村医疗机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服务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为此,建议:
  一、要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建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需要增加政府的投入和公共财政支出,以体现政府在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职责。省财政要加大对苏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省补资金比例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同步增长。要充分鼓励社会对卫生资源的投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
  二、调整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向
  在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时,要考虑目前已经占有较多资源的领域,可减少新增资源的配置,而将新投入的经费投入到比较薄弱、需要加强的领域。新增加的卫生经费源应该更多的倾向于投入到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逐步缩小与城市大医院的差距,吸引更多的居民前来就诊,真正做到居民就医“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让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人员培养和引进。
  1、免费对基层卫生院的“五长”(院长、内、外、妇、儿科主任)进行较系统的提升培训。
  2、对口支援,每个市直和县级综合医院对口帮扶1—2个乡镇中卫生院,重点是在人员进修和下派人员带教上给予帮扶,使之在3—5年内部分科室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周边农村乡镇产生影响。
3、各地也应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政府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应采取多种鼓励措施,让基层卫生机构吸引人才并能留住人才,让那些适合在基层卫生机构服务的人员能扎根在基层。

贾宝中委员(常州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建议发挥工会组织在稳定就业中的应有作用。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着力增强稳定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常州就业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就业岗位紧缩。二是就业困难对象增多。三是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困难。稳定就业工作,一要以发展保障就业,这是消解当前困难经济形势的治本之策。二要以政策稳定就业,这是提振信心、摆脱危机的关键举措。三要以培训促进就业,这是助推市场化调节的“破冰”之举。四要以援助推动就业,这是党委政府关怀困难群体的温暖工程。五要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长效途径。
  二、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研究保障困难家庭人员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二是建议省针对劳动密集型的物业服务等行业出台扶持优惠政策。三是建议省出台职工技能培训专项奖励政策。

张国梁委员(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建议大力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积极引导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迫切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持续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活动,提高国家和地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的社会知晓率,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先进事迹,组织各行各业创业典型进校园,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和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校园风尚。高校尤其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深入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是广泛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丰富实践经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增加购买服务,进一步扩大省级见习基地的数量,使省级层面每年安排见习人员在原有2000人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加,各市也相应增加见习基地的数量和参加见习人数。同时,建议将见习对象由“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江苏籍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扩大到毕业班学生,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是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规模,鼓励到基层就业。为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建议从2009年起,每年增加财政投入500万元左右,将“苏北计划”招募名额由原来的每年500名增加到每年1000名,进而与省“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四是创新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毕业生创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政策不配套等困难,需要政府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积极支持。建议建立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省级担保基金,通过省财政拨款、国内外机构和团体资助以及社会募集等形式筹集,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初创业青年从银行取得小额担保贷款;同时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担保范围,除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外,将大学生、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大学生村官等,纳入小额贷款担保对象。此外,可以利用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

程静委员(南通市妇联主席)建议搭建四个平台,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搭建培训平台。要对女大学生、下岗失业妇女和返乡农村妇女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和帮助。在培训内容上,首先,要进行就业观念的引导。在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分,劳动力过剩总体上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方面工作轻松稳定、待遇报酬高的行业岗位紧缺,而另一方面出现商业、服务行业用人紧缺的现象。在培训中,首先,要教育引导广大妇女,特别是“40、50”人员,理性客观地看待自身条件,树立“只要是诚实劳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就是光荣”的理念,走出不切实际眼高手低的怪圈。其次,要进行创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创业培训上,既要帮助创业者树立信心,也要纠正急于求成求大的浮躁心态,指导创业者进行先期的市场调研,找准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技能培训上,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上岗就业为保障,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对广大农村妇女,要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结合我省实际,可开展蔬菜园艺业、规模蓄牧业和特色水产业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场所上,除了政府机构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外,要采取群众团体、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女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妇女以及企业在岗人员,政府机构有计划地发放各类培训券,由参训人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劳动保障等部门加大培训监督的力度,凡成功培训并促进就业创业的,政府应及时兑现培训费。要使培训成为政府普惠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是搭建政策平台。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要定期开设专门为女大学生和求职妇女提供就业岗位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专场,以期在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单位和部门招收人员时,凡适合女性从是的岗位,要规定招收女性的最低比例。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要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出现对女性的歧视。拒不接收女性的用人单位处以惩罚性措施,并加大执法力度。对有创业意愿和找到可行性创业项目的女大学生等人员,政府要设立创业扶持资金,金融机构要进行信贷支持,可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帮助银行做好先期识别和把关工作,使小额贷款不再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三是搭建支持平台。组织成功的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农村致富能人与女大学生、失业下岗妇女、农村贫困妇女包括少数民族妇女牵手结对,为她们提供各种就业创业的帮助和支持。2008年省妇联与省劳动和保障局联合开展的,旨在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帮助的、巾帼牵手SYB导师行动就是很好的范例。希望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并进行工作延伸,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搭建展示平台。妇联组织注意培值、选树一批妇女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创业和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宣传文化尤其是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强列的舆论氛围,致富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合理就业、大胆创业,使女性不再成为家庭的附庸和弱者的代名词。

王虹委员(省人民医院院长)建议要积极发挥公立医院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积极发挥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公立医院是提供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维护者,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医疗服务市场规范运作的引导者。
  公立性大医院的作用在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也凸现出来:一是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需求的高涨和有限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由于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带来的医疗费用的刚性增长和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三是医院市场化的支出和公益性的收入之间的矛盾;四是由于医院承担大量的公益责任和不能得到相应补偿之间的矛盾;五是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低收入的矛盾;六是医疗对政策、法律、舆论等环境的高度要求和目前不尽如人意的职业环境间的矛盾。
  目前制约公立大医院生存和发展的补偿机制问题,政府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也相对成熟了。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强化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确保坚持卫生事业社会公益性质不动摇。二是政府明确表明要强化责任,要加大投入,切实“扭转公立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真正回归公益性”。三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和补偿有十分明确的方向和内容,关键在于落实,哪怕是部分落实也会极大地改变医院目前的窘迫状况,极大地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更好地坚持公益性,落实社会责任,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