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平委员作题为
《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的
发 言 摘 要
(2010年1月27日下午)

一、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现代建筑耗用了世界能源的40%,排放了全球温室气体的约33%;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近几年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在16亿~20亿平方米之间,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的总和。预估到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的两倍。但是,建筑能耗与国外相比却高出很多,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仍有30%以上的建筑未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节能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比2004年增加2.5亿吨/年标准煤,新增耗电5800~6300亿度/年,总计折合电力约1.3万亿度,新增量相当于目前建筑总能耗的1.3倍。
二、率先在房地产行业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绿色建筑核心内容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明确规定,到2010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这意味着未来建筑市场将是节能低碳建筑的天下。
以100亿平方米可改造为绿色低碳型住区计算,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标准(即每平米每年减碳20.1公斤)计算,仅住区四个系统(绿化、节水、节能和住区交通)年总减碳量就达到2亿吨,可节约运行费约1000亿元。商业建筑约占我国建筑总量的25.4%,但其能耗几乎是住宅的10--15倍,按50亿平方米为减碳型商业建筑计算,估算每年减碳空间至少可达10亿吨。房地产的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和排碳量也很可观,以每年建成量中的10亿平方米、每平方米排碳1吨计算,若按节能20%要求,每年需减碳2亿吨,可节约运行费1000亿元。综合以上的住区减碳、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减碳和生产、施工过程减碳等三项,每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约为14亿吨左右,节约的费用达到7000亿,甚至近万亿元。
房地产处于经济各产业链的中游,如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绿色建材产品,势必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三、支持和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议
一是政策支持。 组织专门力量制定政策层面的低碳建筑发展战略,对房地产领域的低碳事业给予政策支持。以政策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对符合绿色低碳指标的新建住宅小区,实施税收、规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二是加强管理。 对建筑设计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通过详细模拟计算,对建筑本身、能源转换及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这三项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准予施工建设。另外,对新建和既有的大型公共建筑均给出合理用能配额,节能监察部门定期检查其能耗情况,结合气候变化、入住率、设备状况等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能耗分项计量数据,判断该建筑运行管理是否节能高效,从而罚劣奖优。
三是产业支持。 绿色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全过程。因此,不仅要在减碳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方面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减碳建筑顺利开展。
四是行业自律。 每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和上下游企业都是实施和完成中国“低碳住区”战略必不可少的参与主体,每一个企业和从业人员都有责任传播、推广和践行“低碳住区”的理念、指标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低碳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低碳住区”。
(张桂平 江苏苏宁环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工商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