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三次会议 / 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2010-01-1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何永康

  

60年前,人民政协诞生的时候我才6岁。我的老师 吴奔星 教授出席了这次举世瞩目的盛会,他后来对我叙说了参加此次会议的见闻和感受,其情感如春江潮水,与明月共生。他赞叹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的伟大和亲和,他描述开国大典的庄严和热烈。他是中国最早的共青团员之一,参加过“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活动,建国之际他的身份是九三学社成员。有趣的是,这位著名的诗人、学者直到“退休”多少年之后,才由他人提醒,发现自己原来是“离休干部”。有关方面很快给他补办了“离休”手续。这种不计个人名分的进步知识分子情怀,令我感动。他对首届政协的深情回忆,使我对人民政协神而往之。所以,后来我也加入了九三学社,也满怀情感地参加了江苏省政协的工作。

“政协”60年,是政通人和的60年,协力同心的60年。作为一个从教44年的人民教师,我对人民政协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丰富的,铭刻中心的。

首先,我礼赞人民政协对各界人士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每当我走进江苏省政协机关,顿时如沐春风,几乎所有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是面带亲人般的微笑,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亲和与礼貌,让你觉得回“家”了。有时在家里接到一个亲切的、陌生的电话,十之八九都是省政协打来的。当然,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感受。更深的感受是,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各界人士都可以畅所欲言。譬如那一年讨论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方案,许多委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当时让我第一个发言,我大而化之地说:“江苏只考语、数、外,考生轻松了,我举双手赞成。”谁知有委员立马跟上,说:“ 教授不了解中学,我作为中学校长,认为这种方案……”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些建议是十分中肯的,省政协归纳这些宝贵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政协之“亲”,还亲在“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启迪和政治引导上。我是第八届、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常委,所属“参加单位”是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在省政协工作的10年间,我多次听取了省政协领导的讲话。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对于听报造还是相当“挑剔”的,政协系统的这些报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易近人,实话实说,没有官腔,滋润心田,所以我把它比为“润物细无声”的“知时节”的“好雨”。说实在,这10年间,本人对“政治”和“国是”的体察与感悟,胜过了数十年来大学校园内的“政治学习”。我还想起一段趣事,省政协第九届换届时,安排我担任常委和教文委副主任,必须进行一次“谈话”。谁来谈呢?我的学生——省委统战部的一位副部长。那位副部长说:“ 老师,我到您家里谈吧。”于是,学生对老师进行了一次谈话,虽然言语不多,但十分推心置腹,让我更加明白了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以及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既然参加了政协,就必须很好地参政议政。能否让所有政协委员最佳地参政议政,是检验政协工作成败之关键。本人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本来是疏于“政事”的。但人民政协的良好政治氛围,使我日渐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有效地参政议政,那就是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界别实际,敏锐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努力解决问题。说白了,要有“问题意识”。我在省政协工作的10年间,写过不少提案,有一个提案得了“大奖”,不但有金光灿灿的奖牌,而且还有物质奖励。这个提案是针对我省中学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本人从恢复高考起就参加江苏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一晃30余年,前年省政府还专门表彰了我。阅卷时间长了,很容易有“应试教育”的情结,加之2004年讨论“县中模式”时,我又连写几篇长文为“县中”说话,于是有些人就把“何永康”与“应试教育”挂在了一起。其实,我是力主“素质教育”的。我对语文高考命题的繁琐、反科学、折磨考生曾多次发起冲击,但收效甚微,大象屁股推不动。于是,我利用“政协提案”这一“绿色通道”,经过调查研究,写下了一份提倡中学素质教育的提案,有关政府部门相当重视,多次进行协商、恳谈,解决了一些问题。后来,省政协经过评选,给这一提案发了奖。这是我参政议政得到的唯一奖项,故特别珍视,连发奖的细节都记忆犹新。还有一个提案令我难忘,即玄武区政协为呼吁兴建“红楼梦纪念馆”而写的一份报告,委托我以提案的方式提出来。因为我还是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这份提案提交后,引起了南京市政府的重视。恰逢中央领导同志又作出了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故居的指示,中央统战部派员来宁,找我谈论。我又及时以省政协常委的身份,将谈话要点向南京市有关方面汇报,结果在多方的推动下,大行宫小学周围的“江宁织造衙门复建”、“红楼梦纪念馆兴建”工程终于启动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生在南京,直到初中生的年龄才离开南京北上,而咱们南京迟迟不见有关纪念馆所的兴建,这一难题曾困扰了匡亚明等国学家、红学家数十年,最后,还是咱们省、区政协助了一臂之力!古今同一梦,秦淮不二流,愿政协委员们继续关注此项工程,把它建设成真正“一流”的文化工程,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对于上述第二点感受,我就不再进行“理论阐发”了。因为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的天职,不言而自明。值此人民政协诞生60年之际,我以抒情的方式回顾了自己的“政协经历”和“感受”,目的是展望更加美好的新的“60年”,乃歌曰:政通人和兮青春永驻,协力同心兮直济沦溟!(作者系省八、九届政协常委、南京 师范大学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