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镕
人民政协从诞生至今已走过60年,传统的说法是一个甲子。这一个甲子,30年河东,30年河西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感慨颇深。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发挥了代行人大的作用,制定共同纲领,决定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但1957年反右斗争后,逐渐变成知识分子改造的场所。一位资深的民主党派老领导对我说,费孝通他们都戴了帽子啦,上面再叫我们参政提意见,想来想去,我就讲一个南京绿化问题,讲讲种树的事,上不了纲,犯不了错。这是他当时的心态。
后来“文化大革命”,政协被迫停止活动。直到粉碎“四人帮”,万象更新,政协才又恢复了活动。它的职能,逐渐明确,高举团结民主两面旗帜,践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
人们往往强调选举民主,这固然重要,但政协的特色是协商民主,即通过协商的办法来体现民主,实行柔性的民主监督,与人大等刚性的法律监督,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委员分界别,不相隶属,发言就极少顾虑。一个界别,集中了一个门类的专家学者,讨论有深度,见解有水平。
在实行协商民主中,重要的是中共委员要尊重非中共人士的意见,与他们坦诚相见。要真正交到诤友也很不易。开始,有的非中共委员对肝胆相照的含义不够清楚,我就和他交心说,唇齿相依,肝胆相照,就是说的相互依存和关系密切,不可须臾分离。在政协委员组成中,还明确规定确保非中共人士占多数,便于他们更好地代表各界。我在省政协工作多年,交了一大批诤友,很受教育和启发,他们在参政议政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的意见,更是常常使我们这些“万金油”出身的人茅塞顿开。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方式,国内外都有高度评价。通过协商,取得协同、协和,各扬所长,达到一致。费孝通有一句名言,叫“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生前我请教他,“天下大同尚难矣哉,末句可否改为‘和而不同’。”夫子莞尔,表示赞同。我想,这也正是协商民主的过程和达到的境界吧。
协商民主,不是匆匆忙忙靠表决,以多数压少数,而是反复商量,善于等待,善于妥协。这可能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有时看来还有点模糊哲学,办事不那么“利索”,但这是发扬民主必需的过程。在耐心协商的过程中,往往使一些决策建议,更加完善甚至达到完美。这方面我们都是深有体会的。每年省政协提出的建议案,从选题到成文,往往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磋商、研讨,再逐步取得共识。
60年一甲子,走过去了。总的来说,走得曲折而辉煌。现在又迎来一个新的甲子,未来60年会怎样呢?我们充满着新的憧憬和期待。我想,由于中国发明了政协这种形式,有协商民主这样一个法宝,它与选举民主相匹配,一定可以有助于大局稳定,避免折腾,构建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创造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更加完整和新颖的经验。(作者系省政协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