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
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昨天隆重开幕,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热情高涨。记者昨天初步翻阅了他们的提案,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成为委员们的关注焦点。
改革机制,化解看病难
吴国华委员说,从总体上看,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论是现代化程度,还是医保水平、管理水平,不论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还是服务水平,都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老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他建议,医改投入要成为政府的硬指标硬任务,政府对此应像抓科研、教育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那样予以重视,并对医改投入政策予以机制化、固定化、长期化,从而让整个医改工作更有力度、深度。当前,要力推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完善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参保办法,做好断保续保人员、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工作,尽可能将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
陆岷峰委员强调,用注重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看病难问题。现在一些主要的大医院定性为事业单位,并且有行政级别。这种体制下,医院工作人员没有任职风险,因而会很少从病员角度来思考问题,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用“生存压力”推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应当鼓励各种资金投资医疗产业,培养现有医院的竞争对手,促使医院为生存而考虑服务流程的优化,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吸引更多的病员,并尽可能培养和吸引高技术人才强化竞争力。
用“均衡化”破解上学难
民进江苏省委指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之一,也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不同人群受教育的机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已成为我省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保障城乡教育所需经费,是政府责任的主要体现,各级政府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在保障教育经费落实的同时,应当向乡镇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民进江苏省委建议,建立合理教师的流动机制,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每年按比例对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流,从制度上保证城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鼓励城市教师向乡村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整合管理资源,推进办学水平的均衡化。
李永达委员说,我省正在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理应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化过程中走在前列,借着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收入相对均衡了,争取尽快实现全省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实质性均衡发展,努力消除公办义务教育中的热点学校与非热点学校的差异,根除公办义务教育中的“择校现象”,让“公平教育”惠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各教育行政部门要掌握优质师资校际间的相对差距,构建出本区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均衡化模型。要杜绝有的地区热衷于打造所谓“窗口学校”的做法,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硬件差异的缩小乃至消失,作为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
拓宽渠道,缓解就业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建议,发展社区服务业,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省社区居民服务业大多集中在洗浴、理发及美容保健、摄影扩印等投资小、见效快、低风险行业,而居民需求量较大的家政服务等行业发展缓慢。社区服务业多属于阶段性灵活就业,目前我国尚没有适用于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多数从业者享受不到应有的养老、工伤保险,因而顾虑重重,导致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劳动力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他们建议把发展社区服务业纳入经济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基层政府责任,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种类型服务业的发展。而对安置就业多、公益性强的社区服务项目,要给予各种税收、行业性收费减免优惠政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社会稳定。蔡宪沙委员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毕业前的实习有时也会流于形式。因此,大学生毕业之时作为劳动者的素质和基本技能很难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高校要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要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必要的专业培训;要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多管齐下,解决养老难
我省比全国提前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委员们认为,应当发挥公益性主导的养老服务业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卜秋委员说,居家养老是当前最现实、最方便的养老方式,而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日间照顾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财政投入长效机制,由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既满足了老人不愿离家养老的传统心理,又能够让子女从沉重的家庭赡养中得以适度解脱。
吴国新委员发现,一些老旧的小区聚集了大量的离退休人员,部分小区超过60%的家庭都是两老家庭。他建议由地方政府出面,通过增配一些医疗和社工辅助设施,并以收购方式和向离退休老人出租旧房的方式,有意识地将一些小区改建为养老小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在养老方面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集中管理和生活,有利于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更有利于解决在职人员的后顾之忧。( 吴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