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四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1-02-1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从曾经著名的“自行车王国”,到非机动车和行人能走的路已经越来越被压缩,不少政协委员都把关注焦点放到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上。“这么冷的天,有些家长还骑着车带着孩子,可是马路上的自行车道越来越窄,有的甚至没有了,让人看了很不放心”,昨天,江苏省政协委员张大钧说。

现状:
机动车挤占了自行车道
  在中国大多数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超过30%。特别是在6公里以内的短途交通出行中,60%的人都选择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然而,目前国内的自行车道路状况正在发生令人担忧的改变。江苏省政协委员卫道兴说,有的城市实行禁止自行车交通措施,建设所谓的“无自行车城市”;有的城市为了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将自行车道搬上人行道,包括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自行车的使用率急剧下降。
  “在南京中心城区,由近600万人口和近百万辆机动车的出行带来的交通压力,主要集中在老城内。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几乎所有道路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经常相互‘纠缠’,发生拥堵”,张大钧说。“这是因为有关部门在规划道路时自觉不自觉‘以车为本’,牺牲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导致越来越多的骑车人被挤在越来越窄的慢车道上,甚至被挤上人行道。”而事实上呢,机动车道路越建越宽,路上还是越来越堵。“你说是三四十辆汽车占的地方多呢,还是三四十辆自行车占的地方多呢?”

国外:
投资1.78亿建自行车道省了13.02亿
  与中国不同的是,在荷兰、丹麦、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各级政府正努力将自行车变成城市交通的一部分。
  卫道兴举例说,维也纳、哥本哈根增加自行车专用道;丹麦欧登塞市自1999年起,推行“自行车复活”战略,如今长达51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已投入使用,80%的城市道路为自行车道所占据;即使是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美国,不少城市也提出要使自行车,有研究显示,近年来,美国自行车购置已超过汽车,目前全国拥有近1亿辆自行车,有15.5万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每天有1400万人骑自行车上班或者上学,80%的城市正计划新建自行车道,30多座城市已筹资建设自行车停车场。
  “自行车优先政策,为这些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卫道兴特别指出,根据对波哥大等城市自行车设施规划的经济价值评估,10年内,建设和维护自行车道的投资为1.78亿美元,而因取代汽车出行减少的基础设施需求、道路运行费用、道路安全费用以及交通拥堵与污染费用计13.02亿美元。

建议:
城市慢行系统应进城市规划
  对此,委员们纷纷建议,要将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引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与现有规划体系有机衔接的专项规划。规范编制方法、设计、控制与评价体系,科学规划布局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道网络,使其促进而不是影响交通整体效率,保证自行车交通空间需求,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
  “按照规定,主干道上必须设置慢车道,宽度一般在1.5米左右,有条件的道路则应在2.5米以上”,张大钧说。对具有拓宽潜质的马路,应该加紧拓宽,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不具备拓宽潜质的马路,应保持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对机动车采取单行措施,进行分流管理。不管徒步、自行车还是机动车,从路权的设置来说,应该全盘考虑,平衡发展,使三者享有平等的路权。同时,还要加强对机动车的行驶、停放等进行管理,建立明确的责罚措施。

将交通补贴作为低碳出行奖励
  张大钧还提到一个建议,目前各单位都有“交通补贴”这一项,不妨将“交通补贴”作为支持节能减排的奖励,鼓励大家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比如,对自驾机动车上班的人员,工资中“交通补贴”减半发放;对步行、骑非机动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提高一倍。
  “再加上,如果公交车专用道能得到更好保障、更大拓展,坐公交比自己开车还快,肯定会有很多人放弃开车。”张大钧还提到,目前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通过免费租用系统鼓励骑车出行,这也值得江苏部分城市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