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红委员代表江苏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
(2012年2月10日上午)
PM2.5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大气气溶胶,又称气溶胶细粒子。大气气溶胶是悬浮在大气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微小固体和液体粒子的统称,其中的微小固体常称为气溶胶粒子或气溶胶颗粒物。其尺度变化从几纳米到100微米。实际观测和研究中,可将气溶胶粒子按粒径范围分成: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粒子总和称为TSP,即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小于10微米的粒子总和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PM2.5是粒径为2.5微米以下的所有粒子的总和;PM1.0同理类推。一般将粒径大于2.5微米以上的粒子称为粗粒子,小于2.5微米以下的粒子称为细粒子。PM2.5极其微小,不到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PM2.5的来源较广,可由机动车尾气,工业、民用等各类燃烧过程直接排放,也可由以上各人为源排放的污染气体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气溶胶(为细粒子)。其化学组成极为复杂,包含可溶性的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不易溶的各类低挥发性的有机物(如毒性很强的苯并芘、二恶英等),以及铅等重金属元素。
PM2.5的浓度值是衡量空气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PM2.5的尺度段接近可见光波长,可对可见光产生较强烈的散射,其浓度与大气能见度有非常好的负相关,直接导致灰霾天气的产生,即PM2.5数值低,能见度较高;反之数值高时,能见度下降。PM2.5是引起城市大气能见度降低、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远比粗粒子大,主要表现是毒性更大,且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对人类呼吸系统、肺部功能造成损害,导致哮喘、支气管炎加重;同时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随着空气污染特别是灰霾污染的加重,城市居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肺癌呈高发趋势。据统计,肺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翻了一倍,2010年某市前十位死因里,恶性肿瘤排名第二,其中肺癌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占22.19%。
目前,我国尚未发布PM2.5监测数据。在国际上,不仅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如纽约、巴黎、伦敦,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新德里,也早已开展了对PM2.5的频密监测和发布。我省各地虽已具备一定的PM2.5监测能力,但由于国家没有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因而也没有对外公布监测数据。因此,地方环保部门公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报告难以真实反映空气质量的实际状况,有时与社会公众的感受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PM2.5的严重超标直接威胁人体健康,是造成大气污染、引起大气能见度降低、产生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学研究,为PM2.5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PM2.5污染现状调研,大力开展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来源解析和控制方法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科学研究,为建立空气质量和灰霾污染预报预警应急系统做好前期准备。由于气溶胶细粒子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存在同时增长或此消彼长等复杂关系。目前,对京津冀-华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光化学等大气环境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长三角大气环境研究水平以上海为首,浙江也在加大研究力度。我们要充分发挥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PM2.5的研究力度,为PM2.5的监测及控制PM2.5的排放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增强PM2.5监测预警能力
国家环保部已宣布,今年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首先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我省各地虽然都已具备一定的PM2.5监测能力,但目前除南京、苏州外,其他11个市均为单点监测,监测设备远远不足。为切实做好PM2.5监测实施工作,有效增强PM2.5监测预警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大气污染监测站点的升级改造工作,并根据需要努力新增一批监测站点,尽快实现全省PM2.5监测的全覆盖。
三、加强污染源头管理,切实控制PM2.5的排放
监测PM2.5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PM2.5的排放。一是通过各类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控制各类化工企业、高能耗企业污染排放总量,并且建立灰霾天气预测与动态控制排污相结合的综合决策系统,对污染源进行总量调节。二是抓紧出台《江苏省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把防尘控尘资金纳入各类建筑工程预算的成本,建立绿色施工和粉尘监测制度,对达不到防尘控尘要求的工地一律责令停工整改。三是尽快修订《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2002年1月实施的《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在机动车爆发式增长的压力与挑战下,已严重滞后,亟需修订。建立先进的机动车污染防治综合管理系统,统一检测方法,强化机动车全过程污染控制,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强制维修和报废。加快淘汰“黄标车”,加快推广“国四”标准燃油,加强油气回收工作。四是在城市规划中要注意工业企业的布局,充分考虑大气的扩散条件,预留空气通道,减少静风;增加城市绿地,让其发挥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的作用。五是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就地焚烧。六是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四、积极促进PM2.5治理的区域性立法
PM2.5相对于粗粒子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局地排放和形成的PM2.5可随大气输送和扩散,因此PM2.5污染具有区域性。即使南京市能够有效降低自身产生的PM2.5排放,却无法解决污染的外源输送和二次形成,如长三角周边秸秆焚烧对南京空气污染的影响。这就涉及到区域性污染物的区域联防联控。因此,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促进区域立法,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结合解决。
发言人主要职务:江苏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