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书有点伤眼睛
教材纸张招标要严格
昨天下午,出席江苏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怀着喜悦的心情,陆续前往各驻地报到。
江苏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今日上午在南京开幕。700多名省政协委员在未来几天里,将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能,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据悉,江苏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交提案699件。目前,江苏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已收到260多件提案。
建议一
儿童用书伤眼
严格教材招标
又到一年开学时,省政协委员汪琼注意到,目前部分儿童书籍大多印刷精美,但看起来太累,特别是在灯光下,非常刺眼,经常要调整角度,才能看清楚字迹。
汪琼说,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纸张太白。白色纸张能真实地反映出印刷图文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的反差和清晰度,图书看起来色彩鲜艳。但是,纸张过白,增加了颜色的对比度,会过度刺激视觉神经,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二是纸张的光泽度过高。不少儿童书籍为了吸引眼球,追求高档精致的效果,会用光泽度很高的铜版纸来做。这些书看起来确实很漂亮,但会刺激孩子的眼睛。“看这样的书,眼睛特别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损害人的视力,孩子越小,受的伤害越大。”
“书是用来读的。”汪琼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少儿图书的印刷,既要考虑美观等效果,也要考虑保护少儿视力,纸张的白度、光泽度要控制在有利于保护少儿视力的范围内。江苏省教育厅在进行中小学教材招标时,要对教材用纸提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建议二
“非遗类”民间艺术传承后继乏人
高校应增设传统文化课程
春节假期后至元宵节,本报一组传统文化盼回归的稿件引发各方高度重视。“秦淮灯彩甲天下”,后继却有些乏人的问题成了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记者注意到,致公党江苏省委一份名为“关于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省‘非遗类’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的集体提案也已递交至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南京云锦、秦淮灯彩、扬州玉雕、苏州刺绣、宜兴紫砂……这些文化瑰宝精湛奇绝,地域特色鲜明,不仅是江苏各地发展的“文化名片”和“经济引擎”,也是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宝库。
致公党江苏省委调研发现,目前江苏省在“非遗类”民间艺术活态的传承危机未能真正解决,后继乏人。“目前许多‘非遗类’民间艺术从业人员生存境遇不佳,加之传统手工技艺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悟性,传统民间艺术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非遗类’民间艺术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民间艺术活态传承和产业发展都面临着人才危机。”
致公党江苏省委提出建议,尽快构建并落实民间艺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在高等教育课程中广泛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增设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方面研究性的课程;调动社会培训力量,传授传统民间工艺的有关知识和制作技能等。
建议三
就业难、招工难矛盾突出
应拓宽引工引智渠道
伴随着元宵节后返城的滚滚人流,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中坚力量的用工市场,正迎来多重变奏。有调查发现,招工难正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城市蔓延;就持续性而言,区域性、结构性工荒已经常态化。
民盟江苏省委的一份提案“剑指”如何破解江苏省企业用工难题。
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工难”问题已显现,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梯度转移所带来的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尤其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
提案建议,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在就业收入、子女就学、医疗保障、定居条件、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平等的市民待遇。
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企业投入等多种渠道,率先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主导企业实行工资收入倍增计划,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增加招聘会场次、组织行业专场招聘会,健全招聘工作体系,使求职者有职可求,用工者有工可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引工引智渠道,同时加强跨地区的劳务交流和合作,积极从劳动力富余地区引进劳动力,发挥校园招聘会的作用,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引进各类毕业生。
记者 黄勇
●提案议案点击